港股越炒越闷 上市公司批沽空被滥用 券商花红跌8成 「惨况如08年股灾」

2023-08-13 06:00

港股交投淡静,成交量持续缩减,6月证券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跌穿1,000亿元关口,上半年IPO集资额更创20年新低。造成港股弱势,一般意见都归咎于疫情及政治因素,但有在港上市的科创企业老板就指,这些因素都已成过去,认为最致命原因是本港恶意沽空问题严重,以及两年前政府上调股票印花税。有券商人士甚至直言,他们收入已大减8成,如港股继续闷市下去,随时触发更多投行券商裁员。

王扬斌称,集团怀疑遭人恶意沽空。
王扬斌称,集团怀疑遭人恶意沽空。

上市公司阜博集团(3738)2018年来港上市,过去一年深受恶意沽空影响,「论坛上每日有多个固定帐号天天在唱衰,他们有可能是收钱的。」其主席王扬斌接受本报访问时说道。

据阜博2022年业绩报吿显示,集团全年收入达14.4亿元,按年大增110%,录得纯利4,200万元。收益大增,理论上会刺激股价,但大比例沽空行为,却导致其股价与基本面脱节。

集团收益大增,股价却表现不好,访问期间王扬斌就向记者展示一些数据及交易纪录,声称集团遭人恶意沽空,包括利用唱空砸盘(Short and distort)的手法,以发布恐慌言论煽动市场情绪,同时配合疑似虚假交易来影响股价谋利。

王扬斌说,不少内地科企老板,都担心成为恶意沽空对象。
王扬斌说,不少内地科企老板,都担心成为恶意沽空对象。

王扬斌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一直严打对冲基金的唱空砸盘行为,而唱空砸盘在本港也属违法。他个人建议港股应提高沽空门槛,把一些市值不高、流动性差的企业排除在名单以外。

翻查证监会去年就恶意沽空回覆立法会的文件指出,「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证监会共收到85宗有关沽空行为的投诉,其中大部分投诉及持有证监会牌照的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主要股东。证监会经评估后,认为其中6宗个案有够表面证据立案展开详细调查。该6宗个案,其中4宗个案已完成调查而未有发现市场失当行为,其馀两宗个案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本港的非法沽空问题,似乎渐渐吓怕不少内地企业。王扬斌说,在他的朋友圈子里,不少内地科企老板,都真的有担心成为恶意沽空对象,因此对来港上市的态度非常犹豫。

就本港非法沽空问题,本报向证监会查询,当局回覆指,香港的沽空监管制度能有效应对沽空活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而该制度亦比大部分主要市场更为严格。证监会不时进行主题检视,以评估中介机构就沽空活动的内部监控措施。

证监会又指,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活动,并采取措施遏止违法行为及打击金融罪案,包括与其他监管及执法机构紧密合作。

点击图片即看,港股越炒越闷的原因:

本港6月证券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跌穿1,000亿元关口。
本港6月证券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跌穿1,000亿元关口。
有在港上市的科创企业老板就认为,本港恶意沽空问题严重,会吓怕投资者入场,亦会令有意来港上市的企业却步。
有在港上市的科创企业老板就认为,本港恶意沽空问题严重,会吓怕投资者入场,亦会令有意来港上市的企业却步。
港府早年将股票印花税上调,成交明显见回落。
港府早年将股票印花税上调,成交明显见回落。
有券商人士指,证监会3月起实施新政策,要求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前,须向中证监登记备案,亦吓怕了不少企业来港上市。
有券商人士指,证监会3月起实施新政策,要求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前,须向中证监登记备案,亦吓怕了不少企业来港上市。
香港上半年IPO仅集资到178亿元,创下20年来新低。
香港上半年IPO仅集资到178亿元,创下20年来新低。

股票印花税上调 库房收入反跌19%

除了恶意沽空问题,印花税上调也可能是投资者却步入市的原因之一。两年前港府上调股票印花税,由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升幅高达三成,令投资者欠缺动力入市。

上调印花税,港府的原意是想为库房增加收入,不过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早前撰文指,港府于加税后第一年度的印花税收入约682亿元,仅较加税前一年增加不足1%;加税后第二年度的收入,更加下降19%至约554亿元。

近年港股欠缺动力,以今年6月为例,本港证券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998亿元,按月跌1.3%,跌破千亿大关,可说是甚低水平。回顾2020年,港股日均成交为1,295亿元,2021年更高见1,667亿元,属近年高位。惟其后成交大为缩减,2022年的日均成交仅1,249亿元。今年首7个月,每日平均成交额进一步跌至1,136亿元;今年6月每日平均成交额更只有998亿元,跌穿1,000亿元关口。

近年港股欠缺动力,6月每日平均成交额跌穿1,000亿元大关。
近年港股欠缺动力,6月每日平均成交额跌穿1,000亿元大关。

香港IPO集资额 被印尼超越

除了成交萎缩,香港新股上市IPO气氛亦低迷。第一太平戴维斯早前发表2023年第二季香港写字楼租赁市场报告时指出,香港上半年IPO仅集资到178亿元,创下20年来上半年的新低,影响中环写字楼市场,预计下半年本港写字楼租金将下跌3至5%。

据数据供应商Dealogic统计显示,印尼今年至5月IPO集资额达21亿美元(约164亿港元),近28年以来首次超越本港,跻身全球第4,香港排名则跌至第6。今年6月在港上市的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6683)临门一脚延后上市计画,内媒《证券时报》引述消息指,是因为认购额严重不足所致。

本报找到一名不愿开名的本地券商人士访问,他认同港股淡静似乎已成定局,并形容目前仍未看到曙光。他指出,券商及投行在疫情期间,几乎每间都处于捱打状态,当大家以为开关后现转机,但事实是开关已半年,仍未见起色,「最后一道曙光都未见到。」

新股IPO来港上市的数目大减,连带他的佣金也大减,「花红比疫情前少8成。」对于瑞信早前传出裁减香港投资银行部门8成员工,虽然属个别例子,但本港大大细细的投行已陆续裁员,以他的公司为例,今年以来都有个别人手被裁,他忧虑其他公司陆续有裁员计划,「大家都人心惶惶。」

券商人士:香港IPO市场如一潭死水

他认为港IPO市场萎缩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因为香港证监会今年3月起实施新政策,要求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前,必须向中证监登记备案,「以前只需要过港交所同证监会,依家要过多一关,大家唔知上面几时出手,所以都会睇定啲。」他指,企业来港上市的开支费用动辄过千万元,面对新政策的不确定,吓怕了不少打算赴港企业。他举例,今年迄今他接触过约30个客人,当中9成都因为这理由不敢来港。

该名券商人士又指,港交所提高主板的入场门槛,亦降低企业来港上市的意欲。他解释,港交所2022年起将主板上市申请人前3年累计盈利,由5,000万元调高至8,000万元,导致不少企业未能入闸;至于港股创业板,他认为此板近年多次爆出啤壳、恶意沽空等行为,形象下滑,企业更加不愿意投入资金。入行10年的他认为,香港IPO市场目前可算是一潭死水,是前所未见的。

内媒:香港投行裁员惨况如08年股灾

内媒腾讯新闻《潜望》早前亦有报道港股闷市情况,并整理出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投行,今年上半年裁员数目总共逾百人,有券商人士形容惨况如同2008年股灾。

报道引述一年前被裁员的投行人士称,早在去年年初已预料香港投行前景不明朗,但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失业大军。该名人士称,多年来从事科技相关工作,又指本港科技IPO数目本来有很多,无没想到的是,他失业快1年,至今仍未找到新工作。

报道又引述另一名投行人士指,今年来经手的项目为例,路演100场都不一定有1人下单。他指,在市场好的时候,这些公司对投资人有些额外的要求,满足后才能拿到IPO份额,类似LV的配货,不过现在市场气氛差,即使这些公司确实是好公司,价格不高,亦不会有人下单。

相关文章:

瑞银料港股已见底 负面因素消除 新股IPO有望回暖

H股来港30周年 联交所前主席李业广:见证港股壮大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