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败走印度真相 窥视100亿肥肉 郭台铭外跑建厂心不息
2023-07-16 06:00
由台湾商人郭台铭创办、鸿海科技集团旗下的富士康日前宣布,退出与印度石油龙头威达塔(Vedanta)合作的投资项目,涉及的投资额高达195亿美元(约1,524亿港元),外界猜测今次退场或与印度政府迟迟未批准补贴有关。当大家以为富士康会撤出当地之际,有消息传出指,该集团正在当地另觅合作夥伴,冀建立4至5条半导体生产线。分析指,郭台铭坚持在印度设厂,除了对印度的芯片市场寄予厚望,还想借此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近两年,全球各国都在芯片市场上竞赛,不少国家都是用巨额补贴形式,吸引高科技公司到当地建工厂。印度在2021年12月,推出一项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的激励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项目成本一半的财政补贴。在计划推出后45日,印度政府接到3份申请。
其中一份申请由中东财团与以色列高塔半导体合资的ISMC所提交,另外新加坡科技公司IGSS也想分一杯羹。最后一份申请,就是由富士康与威达塔的合资公司所提交。两间公司在去年9月签署协议,共同投资195亿美元(约1,524亿港元),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印度古吉拉特邦,建设一个28纳米制程、12英寸晶圆厂及配套的封测工厂,预计在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富士康作为技术合作夥伴,将投资1.187亿美元(约9.28亿港元),占合资公司40%股份,相当于技术入股,至于其馀投资费用,则由威达塔就会承担。
看似是双赢方案
这个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双赢方案。对印度政府来说,获得了芯片技术,对发展半导体工业有莫大帮助。从富士康立场,直接在印度本土建工厂,能够帮助富士康的组装工厂降低20%电子零件进口关税;再者,富士康只需投资1亿美元,就可获得印度的巨额补贴,可谓低风险、高回报。
不过,有内媒报道指,富士康本身是半导体新手,今次项目原本要建造28纳米制程工厂,却因技术问题,最终只能建造40纳米制程工厂。富士康虽然临时找来了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协助,但印度政府没有轻易答应批出补助,反而出招要求意法半导体直接入股富士康的合资公司。富士康不认同有关做法,于是与印度政府胶著,而原本的资助也迟迟未批出。双方拉锯多时,富士康突然于星期一(7月10日)宣布退出计划。富士康没有说退出的具体原因,仅称双方都承认该项目进展不顺利。
当大家以为富士康会撤出印度之际,集团竟然在星期二(7月11日)表示,正另行申请在当地设立晶片厂。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指,富士康正与台积电、日本的TMH磋商,就技术和合资展开合作,并有意在当地建立4至5条的半导体生产线。富士康在声明中重申,并未对印度失去信心。
富士康为何仍未死心,要留在印度?有分析指,富士康仍对印度庞大的芯片市场寄予厚望。路透社曾报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尖端芯片都是由中国制造,但由于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吸引部分芯片企业前往印度投资。至2026年印度的芯片市场规模,将会达到约640亿美元(约5,000亿港元),是2019年的三倍之多。此外,富士康近年已大规模从中国撤走,有分析指,该企业也希望透过今次计划,想摆脱对中国的收入依赖。
相关文章:郑州富士康员工仅剩半
小米、Vivo也曾「中伏」
富士康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少外国企业都曾在印度「中伏」,内媒《证券时报》更称印度是「外企坟场」。2022年5月,小米被印度执法部门指控,以假冒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到外国,涉违《外滙管理法》,结果当局冻结小米在当地银行帐户超过48亿元人民币(约52亿港元),后来资产更被充公。
另一手机供应商Vivo在印度分公司的数十个办公室,去年也遭到印度当局以《防止洗钱法》为由突击检查,该公司100个银行账户被查封,涉及金额达5,000万美元(约3.9亿港元),该批资金最终在新德里高等法院要求下解除冻结。
过百人企业 裁员要政府批准
过去有不少中国企业想进军印度,但大部分都是失败而回。有分析指,除了因为当地的法制不完善,印度基础设施亦落后,即使劳动成本低,但他们欠技术,很难制造出高端产品;另外,印度《劳动法》对企业极不利,当中规定100人以上规摸企业,如要裁员须先经国家批准,而且赔偿金额庞大,导致大部分企业规模都压缩到100人以下,限制了企业产出。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指出,印度经济改革政策的不确定性高。由于印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复杂,当地工会又经常对鼓励企业相关政策不满,导致印度在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执行效率非常低。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