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年专员刘家麒:今年提供4.1万个境外交流实习名额 年轻人出路多元

2023-07-07 07:00

青年专员刘家麒接受《星岛》访问。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接受《星岛》访问。卢江球摄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去年公布《青年发展蓝图》,提出160项措施,以启发、扶持、拥抱青年人为目标。青年专员刘家麒接受《星岛》专访时表示,期望不同措施能扩阔青年视野,让他们有世界观及国家观念,其中今年局方的暑期海外和内地交流实习计画,共有4.1万位同学赴内地和海外交流。

他形容青年工作是「播种」过程,在培养青年人过程中,无论是让他们了解人生志向、学懂事业兴趣,还是学会生活上的琐碎小事,都可形成宝的经验,又指青年出路多元,不一定局限在传统行业中。

首份《青年发展蓝图》去年出炉。资料图片
首份《青年发展蓝图》去年出炉。资料图片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青年专员刘家麒。(卢江球摄)

安排学生赴联合国做义务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刘家麒说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包括境外实习交流计画、青年宿舍、青年创业计画和「正向思维」项目。

在境外实习交流方面,今年就有4.1万个名额,当中大部分都是前往内地,例如到北京故宫做文物修复保护、去四川卧龙的大熊猫基地。他乐见青年人努力为未来发展作准备,接触职场文化、找到自己的道路。他预期待全球航空业复苏,机票价格回落,前往海外的实习交流名额会更多。

其中,「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大学生义工实习计划」让本港大学生到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或泰国参与义务工作半年,参加由所属联合国单位举办的短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服务单位于当地的前线工作(如难民援助、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等),更深入认识全球议题。

刘家麒指,青年宿舍可给予年轻人不同的体验,有助其日后发展。资料图片
刘家麒指,青年宿舍可给予年轻人不同的体验,有助其日后发展。资料图片

住青年宿舍需「社会服务令」?刘:做义工自己得着最大

青年宿舍方面,刘家麒指现时有两种模式,包括一些非政府机构(NGO)向当局申请将他们空置的土地建造成青年宿舍,由政府出钱、该NGO负责营运;另一款则是将酒店房间转为青年宿舍,例如位于铜锣湾的青年联会、以及荃湾西的如心酒店,稍后陆续有其他项目落成。他提到,青年宿舍除租金较市面上的单位相宜外,入住后可节省上下班时间,腾出空间做义工、建立人际网络等。营运的NGO亦会提供服务,例如想创业的年轻人,机构会找一些创业的人士跟他们分享创业历程。

入住青年宿舍每年须参与不少于200小时的社区服务,刘家麒指这些工作已上轨道,例如早前有青年与关爱队结合到社区服务,青年亦会按照自身专长获安排参与不同类型活动,例如长者发剪等。他亦有邀请一些慈善团体与青年宿生合作,指「佢哋有计画,我哋有人」。

他笑指,留意到网上有人质疑义工服务如同「社会服务令」,但指坊间一直有误解,认为「做义工」只是去帮受助者,但事实往往相反,帮人过程中得着多的反而是自己,因看到社会不同阶层需要,听到感激说话亦有满足感。刘家麒透露,与内地省市官员交流期间,对方也对「青年宿舍义工服务」的概念十分有兴趣,会将经验带回内地。

刘家麒坦言,5年的居住期不可能永远解决青年人居住问题,而青年搬出来住也不等于无忧无虑,但重点是用5年时间作「沉浸式」培训,让他们在人生的方向有明确帮助,大至提供职场训练、协助建立人事网络、帮助发掘自己与社区的关系等,小至生活琐事,在各方面令他们在5年后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better me)。

他举例指有宿生人生首次脱离家人居住,煮饭、洗衣、通渠换灯胆都要亲手做,「我们不会帮你解决这些小问题的,最多提醒你,最终都要你落手解决」。

政府去年公布《青年发展蓝图》。(资料图片)
政府去年公布《青年发展蓝图》。(资料图片)

青年创业计画则是与非政府机构合作,支持青年人创业及其他青年发展活动,其中包括以资金配对形式与非政府机构合作,从而协助青年人创业。他举例指,有些青年人看准大湾区内个别城市有许多养老人士,于是想到制作「软食」,即具有正常食物口感的糊状食物,让无牙的老人也可感受到进食的乐趣,然后到这些城市销售。

「正向思维」则是主要透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让青年人展现潜能。其中民青局联同青年发展委员会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青年正向思维活动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非政府机构举办培育青年正向思维的项目,例如音乐剧、运动项目等。

年轻人因政治移民?刘:尊重个人选择

被问到近年不少年轻人因政治等因素移民外国的现象,刘家麒指移民是个人选择,年轻人到外地见识亦是好事,不但看到外地的好事,也会看到不足之处,「如果他们是认真想过后,认为外国生活较适合,会尊重他们的决定。但我最担心的是,有很多人认为『香港没有的东西,移民后就一定理所当然地有』。」

他举例指,民青局旗下有一个「我与852的故事」项目,邀请在香港生活的外国人讲述体验。刘家麒指,这些分享个案最大的共通点,是认为香港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与一些比较负面的年轻人或市民的看法完全相反,例如一名来自美国的教授到城大教书,发现香港人很喜欢尝试新事物、「唔怕衰」。刘家麒指,香港有一些特质是外来人士才能看到,而正因这些特质造就香港成为亚洲其中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家中外佣IG追踪者多达8千

对于现时社会流动性不及从前,刘家麒说,不反对某些传统行业的确如是,但青年人的发展不会只被框在传统行业,「就像以前,没有人会想到对着手机说几句话拍片便能赚到钱。举个私人一点的例子:我家中的外佣IG有八千多个追踪者,到底她在拍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吃饭时候的状况,然后她就跟我说『是啊,(帐户)再经营下去就有钱赚』。在我以往的认知中,不会想到可以这样赚钱。」

他指,青年人固然可以选择在传统行业发展,但同样会鼓励发展自己的道路出来,尤其互联网的出现,令他们的市场由本地变成国际,发展空间可以是无限。

记者:林剑、陈俊豪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