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针剂不等于「懵仔针」 可减思觉失调复发风险

2023-06-23 10:45

左起:香港心理衞生会总干事程志刚先生、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荣誉外务秘书、精神科专科医生李靖国医生、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主席、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医生,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陈慧贤教授。
左起:香港心理衞生会总干事程志刚先生、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荣誉外务秘书、精神科专科医生李靖国医生、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主席、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医生,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陈慧贤教授。

近日事件使大众关注精神健康问题,港府日前公布加强措施支援,当中包括处方较新和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或注射药物。为了解长效针剂对思觉失调华裔患者的成效,港大早前进行相关研究,发现相比口服抗思觉失调药物,使用长效针剂可减复发风险,而且越早使用越有效控制病情。有精神科专科医生指出,长效针剂药物存有污名化问题,很多患者感到抗拒,以为注射后会令人「懵仔」。

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荣誉外务秘书、精神科专科医生李靖国医生指出,经常听到的「懵仔针」不等于长效针剂,现时急症室常用的氟哌啶醇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之一,能够在短时间达到镇静效果,惟服用药物后所引起的副作用较多。至于长效针剂则能够达到长远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服药依从性的问题,而且副作用相对温和。

治疗思觉失调期间,可能会面对服药依从性低的挑战,其中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是导致停药的原因之一。李医生指出,口服抗思觉失调药物可能会引起锥体外径症候群,患者的口、舌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会不受控制地重覆动作、面部及肢体僵硬等。香港精神健康动力基金会主席、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医生补充,除了副作用外,病人每日面对药丸都好似提醒自己是一个病人,因此亦会影响服药依从性及稳定性。

医学界近年研发长效针剂,可延长服用间距。港大早前进行相关研究,比较患者接受长效针剂的开始时间,发现相比接受口服抗思觉失调药物,早期使用长效针剂的患者能够减低住院风险76%;而后期使用则减低55%,其中在首次病发后两年使用的效用较好。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陈慧贤教授指出,由此可见,越早使用长效针剂能够更大程度减低疾病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外,加强公众教育也十分重要。香港心理衞生会总干事程志刚先生建议,大众学习精神健康急救,以辨识身边人有否正面对精神及情绪问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