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生命蓝海 著名设计师及艺术家 姚俊杰

2023-06-17 11:00

只要有梦想,能坚持,人生便没有不可能。别说这句话老套,著名设计师及艺术家姚俊杰走过的路,正诉说了这样一个出人意表的励志故事。

今天,香港有不少角落都可以看到姚俊杰的大型壁画,为大家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艺术气息。一直穿梭于商业与艺术两个空间,他努力地让艺术「落地」,想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最新杰作是将传统艺术以新物料展现,并寻求将之量产。

屋邨出身,无心向学,勉强读完中三后便辍学,成为教育制度下的失败者,别人眼中的不良少年。但戏剧性地,他还没到三十岁,却在英国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更获选为杰出留学生。对于人生的逆转,他一再强调:只要有梦想,身边便会有天使。

姚俊杰致力让艺术「落地」,把艺术家蛙王的水墨画设计成玻璃摆设。
姚俊杰致力让艺术「落地」,把艺术家蛙王的水墨画设计成玻璃摆设。

 在香港,读书不成,出路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这点,姚俊杰(Joe)有深切体会,「身边同学有做清洁、跟车,我爸爸是装修判头,就跟他学师做工程。」那些年这位对工作不见得有太大动力的浑噩年轻人,和艺术确是完全沾不上边。
因为放工时间早,于是跑去进修,也是姑且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为他的人生开启了另一扇门。直言从没感到自己有艺术天分的Joe说:「当时认识了一位艺术家,对方让我跟他学画画。于是诚惶诚恐地重踏教室,心情很紧张,唯有加倍努力,渐渐发现自己真的能画出点东西。」
自此,Joe的生活变成「返工等放工去上堂;返工是为赚钱交学费」,讨厌读书的他,燃起了对学习的兴趣,让他的人生得到第一次的自我肯定。
四年半工读的艺术课程,他以全班第三的成绩毕业,那时才二十二岁。不用再上学令他顿感失落,于是听从老师建议,再攻读室内设计,「这次更为自己定下要拿第一名的目标。」两年后,他的毕业作品果然夺冠,当时他已转做平面设计工作,「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没专长,不是读书材料。艺术和设计却把我带到一个新境界,让我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一旦开启了小宇宙,梦想可以无限大,老师竟建议Joe去英国读大学!这是他从没想像过的事。「家中没钱,也不懂英文,自觉不可能。老师却笑着说:有梦想,便会有天使,钱只是数字游戏而已。他叫我要记住这个梦想。于是我开始储钱,读英文。」

梦幻的一刻

虽然花了半年英语始终没达标,但大学方面在看过他的作品后,竟直接取录他读硕士课程。「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认为太冒险,那时香港经济好,工程界很畅旺,大家都觉得不值得这样花钱。」已有家室的Joe,毅然决定卖掉房子,拿着卖房得来的六、七十万元,带着妻子和仅八个月大儿子,朝梦想进发。他因为宗教信仰,深信一切上天自有安排。
留学地点是伦敦东南面的城镇坎特伯雷,姚俊杰就在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走了一趟奇妙的旅程。由一个人也不认识,到自组有四十多人的华人教会;用了一年时间,攻克了英语,顺利入读硕士课程,且成绩优异。两年后更带着「英国国际杰出学生奖」的荣耀返港。他形容那一刻很梦幻,「本来是一败涂地,这天却能为港争光。」他认同追梦背后有一定风险,「很多人都会有梦想,当踏出第一步,未必能得到支持。但不要轻言放弃,一切才有可能。」

以壁画通向蓝海

他回看自己曾心高气傲,未有珍惜轻易得来的工作机会,急于创业才发现经营原来不简单,「没有人脉网络,三年也只能做小工程。」他意识到,要寻找「蓝海」,才能在数千竞争者中突围,这也是他让自己的壁画发光发热的起点。「蓝海」是来自一个著名商业理论,指的是甚少又或是未有人涉足的领域。二○一三年他开始提供壁画服务,由商业创作开始,走出了另一条路。
谈到选壁画作发展方向的原因,Joe却透露了艺术家们的难处。「自己也很喜欢挂画,但如果画多了却卖不出去,要租地方摆放,就像变了负资产。壁画画在街上,没有找地方放置的问题,而且能让更多人欣赏。」他相信无论做生意还是艺术,要有流转才更有价值。这种思考,让艺术更接近群众,市民能在火炭明渠旁、全港最阔壁画中,看到Joe展示生态资源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讯息;还可以在皇后山全港最大3D壁画前,和几可乱真的军人一起「打卡」。
凭藉设计与艺术改写人生的姚俊杰不忘以过来人的身份,用壁画作桥梁,希望向年轻人传达关爱。二○一六年,他成立了慈善团体「爱延续爱」,将壁画艺术带入学校,也为社区制作壁画,让基层年轻人有机会参与创作,带出正能量。
最近,Joe又到南丫岛的志愿戒毒机构做慈善壁画活动,教导机构内的女孩做壁画,让她们做导师,带领近百义工完成巨型壁画。「想藉此告诉他们,我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告诉他们,要有梦想,要坚持。也希望教懂他们一点技能。」

让艺术「落地」

有了事业,又有回馈社会的力量,不过,姚俊杰说:「人们总觉得做艺术家不能糊口,有灵感就创作,作品卖不出去就放着,是很潇洒的。设计就是商业的东西,艺术家无法和商业挂鈎,商家也难以和艺术家沟通。」把艺术和商业结合,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希望凭藉自己的多重身份,成为桥梁,令艺术『落地』。」
打头阵之作,是以新方式呈现本地元祖级多媒体艺术家蛙王(郭孟浩)的水墨作品。Joe与一家艺术玻璃生产商合作,为蛙王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用上水银、镜底等玻璃工艺,将传统画作变成面目一新的摆设,同时展示精巧的工艺。「这令作品更恒久。成为摆设,就可以量产,把手作复制。产品化也是让更多人可以欣赏的方法。」他认为这能达致双赢,「艺术家手停口停,即使努力创作也不一定够钱生活。这可以让他们有被动收入,也替商家提升商品的价值,让他们也找到『蓝海』。」他明言,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因为有挑战性的,成功了满足感更大。
姚俊杰强调,香港在吹艺术风,政府亦提出要把香港包装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艺术元素的设计会是卖点,艺术家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

画出世界之最

究竟一幅动辄数十米、内容多样的壁画,是用甚么方法令每个图案都准确无误地画在适当的位置上?Joe为我们解谜:「和做室内设计很相似,先计算好面积,设计出草图,再将平面设计变成3D,投影到墙上,然后就在各个位置上色。」一幅巨型壁画,可以让上百甚至千人参与,意义非凡。
说到最难忘的作品,Joe指是二〇一九年在肇庆一家学校完成的全世界最大3D地画。「那时一个星期去几天,足足十八个月没放假。因为要画在露天的地面,特别辛苦。」他带领近千师生,顶着烈日,也冒着寒风,俯身画过春夏秋冬,画出总面积四万多平方尺的立体地画,创下世界纪录。

姚俊杰(左二)曾获多个奖项,备受业界肯定,图为二〇一七年获香港智营设计大奖。
姚俊杰(左二)曾获多个奖项,备受业界肯定,图为二〇一七年获香港智营设计大奖。
全世界最大3D地画,讲述小鱼经不同历练变成大鱼的故事,藉此勉励学生要努力不懈。
全世界最大3D地画,讲述小鱼经不同历练变成大鱼的故事,藉此勉励学生要努力不懈。
姚俊杰(左二)曾获多个奖项,备受业界肯定,图为二〇一七年获香港智营设计大奖。
姚俊杰(左二)曾获多个奖项,备受业界肯定,图为二〇一七年获香港智营设计大奖。
在火炭明渠旁,制作了二百米阔的全港最阔壁画。
在火炭明渠旁,制作了二百米阔的全港最阔壁画。
Joe与艺术玻璃生产商Calvin合力把传统画作大变身。
Joe与艺术玻璃生产商Calvin合力把传统画作大变身。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