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七成市民每周收3个以上诈骗讯息 民建联促简化冻结骗徒户口程序

2023-05-30 13:24

民建联发表电骗调查结果。陈俊豪摄
民建联发表电骗调查结果。陈俊豪摄

网上及电话骗案日趋严重,不少个案中的骗徒透过手机应用程式寻找受害人。民建联今日(30日)公布电骗调查结果,简介各种骗案手法,包括做网上任务获得回报等,以及调查员分享与骗徒周旋的实录过程。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现今骗徒犯罪方式复杂,呼吁市民「唔好俾甜头吸引」,坦言不少骗徒在境外犯案,导致破案率低,难将他们绳之于法判处阻吓性刑罚,即使能拘捕市民亦未必能取回受骗金额。而冻结骗徒银行户口须冗长程序,导致骗徒得手的机会增加。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陈俊豪摄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林德成。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林德成。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吴宝强。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吴宝强。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陈俊豪摄
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陈俊豪摄
黄大仙社区干事潘卓斌。陈俊豪摄
黄大仙社区干事潘卓斌。陈俊豪摄
陈俊豪摄
陈俊豪摄

骗案实测:以数十元酬劳招徕 其后须入数才能继续

九龙城区议员吴宝强表示,去年诈骗案数字大幅上升45%至约28,000宗,当中逾七成涉及网上骗案,包括购物、求职、投资等。而根据反诈骗协调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投资骗案共有235宗,比去年同期的152宗大增逾5成,而涉及的金额达1亿4830万,比去年同期大增逾8成。

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表示,在问卷调查中,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每周收到3至5个或以上疑似诈骗讯息,有逾三分一受访者更称每周收到5个或以上。当中有约七成会直接挂断并在一开始识穿骗徒,但有约一成则表示曾在诈骗案中蒙受损失。潘国华亦指,有过半受访者不知道「防骗易18222」热线电话的用途,更有逾7成受访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防骗视伏器」手机应用程式。

项目统筹陈仲翔早前亦化身「调查员」实测各式骗案,包括「接受任务骗案」,受骗人只需回答简单问题、订阅YouTube频道便能获派数十元酬劳,但其后要求必须完成入数才可继续接受任务,而获取更可观回报。当调查员入数后不能直接兑现奖金,被要求开设户口并完成更高金额的入数任务,才可一次过取回全数。而当调查员不欲再入数时,骗徒亦不肯退款。调查员当日前往警署报案,已见数名报案者不幸堕入骗局,而负责录口供的警员亦反映近来涉及诈骗保安数量相当多。

冻结骗徒户口须冗长程序

陈仲翔表示,虽然他当时已用「防骗视伏器」应用程式判断其转数快电话号码入数户口为高危有伏,而警员亦指这意味其电话曾被举报涉骗。然而,银行不会立即停止或冻结该户口,因为需要冗长的程序以判定属实。因此该户口即使完成报案程序,依然能继续接受骗款。

民建联提醒市民,不要因为「少少甜头」而被吸引,让骗徒有机可乘。主席李慧琼呼吁市民在目前骗徒「排山倒海」的攻势下,需多留意身边防骗资讯,提高警觉,而本港及国内亦可考虑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堵截打击,以围堵诈骗集团。另外,民建联亦建议金管局有必要根据最新骗案形势与时并进,不断审视现时银行开户机制,包括银行应简化冻结有问题交易款项的程序,并更主动审查现有户口,辨别涉嫌骗案的户口以作跟进。

另外,陈仲翔亦举例指出「投资骗案」的手法,包括冒充知名投资公司的「投资专家」或本地「金融界人士」,邀请加入WhatsApp群组,当中的成员均是骗徒集团的成员组成,个别骗徒会主动「私下」联络受骗人,分享投资心得或投资推荐,建立私下联系以营造「交朋友」的感觉,期后再诱骗事主开设虚假的「投资户口」。

在堵塞实名认证漏洞方面,民建联指出骗徒除银行帐户外的另一必要行骗工具是「电话号码」,警方在上月破获一个协助诈骗集团开设社交平台帐户的集团,检获超过7,000张利用机制漏洞虚假实名登记的电话储值卡。

民建联建议通讯事务管理局尽快完善实名登记的规定和指引,并要求电讯商立即堵塞漏洞。另外,电讯商亦需检视已完成实名登记的电话号码,找出其他不合规实名登记的电话号码,以作跟进处理。

记者:陈俊豪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