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新田科技城规划 政府避碰乡村 一并发展涉三大难关

2023-05-29 09:00

新田。资料图片
新田。资料图片

发展局日前公布新田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面积达627公顷,当中300公顷属创科用地,并于新田公路/粉岭公路以南建议发展为新田市中心。根据文件,7条原居民乡村将保留,透过采用城市设计「促进城乡共融」;大纲图显示,东镇围至青龙村的7条乡村不在整体规划之中,且被创新科技园区与新田市中心包围。

新田。资料图片
新田。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资料图片
新田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立法会文件
新田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立法会文件
新田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立法会文件
新田科技城建议发展大纲图。立法会文件

张欣宇:不顾北区整体规划

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张欣宇对此颇有微言,认为政府此举不顾北区整体规划,又忽视原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福祉,恍如「城中村」,似有意逃避「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同为新界北议员的刘国勋亦指,过往政府规划新界发展时都会避开「V Zone」,即丁屋与祖堂聚集的「乡村式发展」地带。他理解「又要收地又要安置」,对政府而言「好难搞」,自己一直倡议参考内地旧区改造,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政策配合」模式,眼下北区发展为大方向,建议政府引入试点,包括在新田尝试。

有熟悉乡事的建制中人指,政府一向「尽量唔掂」原居民村落,因涉及收地、赔偿甚至搬村问题,非常复杂,而今次新田涉及的7条村,是文氏原居民聚居地,有过百年历史,不少文氏后人从外国回流,对新田发展必定有看法,政府若一并处理会很棘手。他指方案避开7条乡村,对外当然会形容为「城乡共融」,而对原居民而言,最重要是合法传统权益获保护,毋须如当年的竹园村,因兴建香园围口岸须搬离,「户数少先搞到,何况当年发叔(刘皇发)仍在生。」

建制指涉收地、搬村极复杂

根据2021年丁权案终审判词,丁权属《基本法》条文中「权益」一词的范围内,即该条文旨在保护原居民「男丁」申建丁屋。对于政府能否一并发展原居民乡村,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指有三大难关:第一是丁权,政府需考虑「全部收晒」或公私合并,以获得土地所有权;第二是丁屋变「丁厦」,以原地安置原居民;第三是祖堂地,但由于土地属集体拥有,达成统一意见更困难。

乡议局主席刘业强日前指,7条乡村很多是4、5层高的旧式村屋,建议当局趁发展科技城,「顺便」优化7条村,或协助村民重建村屋,以配合科技城现代化设计。元朗区议会主席沈豪杰表示,丁屋政策可与时并进,以应对村屋浪费土地资源的批评,强调原居民十分乐意接受「丁厦」等创新方案,期望政府提出合适政策,而非将丁权看成「问题」。

聂风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