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弱势心不变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 蔡海伟

2023-05-20 13:27

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三十年,蔡海伟由前线社工一步一步做到社会服务联会(社联)行政总裁,代表全港近五百间社福机构。三十年来,虽然社会有不同的变化,但他帮助弱势社群的心一直不变,仍在尽力回应社会需求。
回顾过去三年多的疫情,社福界首当其冲,由「扑口罩」到上门为长者打疫苗,他和社联团队总动员出击,务求以最快速度支援照顾者、帮助有需要的人;展望未来,他希望促成更多跨界别合作,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入社联三十年,蔡海伟期望未来促成更多跨界别合作,关怀社会弱势。
加入社联三十年,蔡海伟期望未来促成更多跨界别合作,关怀社会弱势。

 

加入社联逾三十年、二○一三年起接任社联行政总裁的蔡海伟,说话文质彬彬、外形「官仔骨骨」,比起社工更像一位教书先生。原来他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真是做教师,「我在港大主修机械工程,选读这科不是因为对理工特别有兴趣,七、八十年代学校未有『生涯规划』概念,当时数学、物理成绩好,考大学自然就选数理科。」
毕业后面对就业的抉择,「我喜欢帮人,中学时期已经参加义工训练班,无论对象是长者、青少年还是残疾人士,义务工作都给我好大满足感;到大学时期,已经成为训练班负责人之一。所以大学毕业有两个打算,一是做青年工作—去当教师;一是做社工。由于社工要再考专业资格,于是就先去教书。」
尽管教学工作忙碌,他仍心系社会工作,在北角的中学下班后,再过海去新蒲岗一间青年中心兼职,「有一次翻开旧文件,发现中心在六十年代曾成立残疾人士组织,为他们办活动。在那年代,政府、社会对残疾人士缺乏支援,中心做这件事是非常困难且难得。加上在兼职时候,令我体会到社会的确需要更多有心人帮忙。所以两年后决定到美国深造社工课程。」
社会工作如打仗,需要前线服务,亦要后方军师参谋。九一年,蔡海伟硕士毕业回港,翌年加入社联,以至接任行政总裁一职前,一直主力做研究、政策倡议及海外交流工作,「九二年加入社联复康部,聚焦残疾人士的不同需要,由搭车出行到就业困难,研究最切合帮助他们的政策。当时本港部分社福设施,如严重智障人士宿舍、爱滋病服务中心等,都被地区居民反对,我们有责任教育和纠正歧视行为;加上当时政府正草拟《残疾歧视条例》,我们不断跟不同界别人士交流、向政府表达意见,希望法例更完备。」

促成扶贫委员会

蔡海伟最难忘的是九六年,社联进行本港首个贫穷研究,那时社会表面十分风光,是靠炒股炒楼可以致富的年代。他说:「九六年转至社联政策研究部,主要做香港贫穷问题研究,当时社会并不掌握、亦不关注贫穷问题。因为一段长时间,本地经济发展得很好,但九十年代开始,本地工业北移、制造业式微,短短几年间,制造业职位由九十万急跌至不足三十万个,即是六十万个职位消失了。有些工厂工人原本月薪连加班津贴有一万至两万元,被迫转做餐厅清洁,月入跌至四、五千元。」
九六年,他和中文大学社会学教授黄洪发表本港第一次贫穷研究,统计出香港约有六十万人处于「食都唔够食」的赤贫水平,占当时六百四十万人口约一成。报告发表后,引起社会和国际关注。九七年起,社联每年都促请政府成立「扶贫委员会」,八年后最终成功。他忆述:「到现在都好记得,○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刚放完圣诞假收到特首办电话,话董生(时任特首董建华)下午要见我们。」○五年一月,他的《施政报告》便提出成立扶贫委员会。

行政总裁要「收声」

二○一三年,蔡海伟接替退休的方敏生,获任命为社联行政总裁。他分享上任后第一个挑战是要「收声」。「接任行政总裁后,同事可能会觉得我讲的就是『最高指示』,但我希望让同事自己发挥,所以我要尽量『收声』,先听同事看法。有时听落看似很小的事,其实也很重要,因为负责实际运作的同事,往往最掌握问题所在。」
在新冠疫情初期,社联办公室为口罩而奔波。「二○二○年一月二十九日,政府宣布公务员特别上班安排。当时市民对疫情未掌握,人人扑口罩,十分恐慌。我们即时面对一大难题,前线社福单位不能停止服务,上门家居服务、院舍前线人员亦不可能在家工作,他们都严重缺乏口罩。几经辛苦,我们找到一位航运朋友,几天内由土耳其空运五十万个口罩到港。」
扑到口罩,只是工作的开始,「该批口罩二月二日到港,马上要找地方存放,我们找到一间在北角的服务单位借出地方。但该单位有很多窗,当时全城都缺口罩、抢购口罩。为安全计,同事用黑色垃圾袋和纸皮密封窗户,IT同事再安装闭路电视加强保安。另一组同事则逐一致电属下机构,统计所需数量。最终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整个运输、贮存、统计、分发五十万个口罩。」

为七千长者上门打针

疫情期间蔡海伟另一件难忘事,是筹划上门为长者打疫苗,「去年三月初第五波疫情,好多长者染疫过身,我们发现一个服务罅隙,就是行动不便的长者无法落楼去注射中心。于是我们提出要上门打针,滙丰银行慈善基金两日内即拨款数千万元。我们马上找合资格医疗人员、联络衞生署安排疫苗及贮存地方、询问机构编列有需要接种的长者名单、设查询热线等。」
社联安排半数人手投入上门打针计划,团队马不停蹄日日加班,蔡海伟也加入帮忙接热线,最终在三星期内完成筹备开展计划,一共为七千名长者上门注射疫苗,其后获政府接手跟进。
到后疫情时期,适逢社联成立七十五周年,蔡海伟称社联将继续与社会同行,「透过上门打针计划,让我们知道社会有很多有心人,包括商界、专业人士、不同基金会等,希望继续透过社联,把不同界别的有心人连结一起。面对社福界人才流失,我们更希望加强中层人员的支援,让他们不要单打独斗。」
社会工作固然会因社会改变而有所不同,唯一不变的是做社工的初心,「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难题,大家庭变小家庭,所以更关心照顾者的压力,近年又好像多了SEN(特殊学习需要)小朋友,还有贫富悬殊、人口高龄化等等问题。今日做社工难题好似多了,但同时我们的机会也增加,多了很多关心社会的不同界别人士、基金会;科技亦能帮助社福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始终不变的是,一定要不停学习,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

乐龄科技推手

蔡海伟在社联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乐龄科技,「这项目是受到一个医疗仪器所启发,在一六年一次比赛中,看见医生展示一款比手掌还小的仪器,只要长者放在手上,便可简单做心电图测试,侦测心率,减低中风风险。」
当时他觉得社福界都要运用科技帮助工作,于是组队到日本考察,发现当地有冲凉机、洗头机、吊牀用的室内吊机,且全部不是新鲜事物,当地长者更可以保险计划来租用产品。
回港后,社联便与政府合作,在一七年举办本港首届乐龄科技博览。到二一年,由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社联主办的「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中心在火炭开幕,除了让公众亲身体验乐龄科技器材外,还向有需要人士提供产品租赁、评估和个案跟进。

蔡海伟致力推动乐龄科技,减轻社福界缺人手压力。
蔡海伟致力推动乐龄科技,减轻社福界缺人手压力。
去年四月社联推出的「疫苗易」家居接种计划为七千名长者打针。图为外展队到坪洲提供打疫苗服务。
去年四月社联推出的「疫苗易」家居接种计划为七千名长者打针。图为外展队到坪洲提供打疫苗服务。
社联在一七年举办本港首届「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
社联在一七年举办本港首届「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
蔡海伟(中)在一三年接替退休的方敏生(右),出任社联行政总裁。
蔡海伟(中)在一三年接替退休的方敏生(右),出任社联行政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