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分析「祝融号」数据 证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2023-05-20 07:49

团队凭「祝融号」传回获取的科学数据做分析。新华社资料相
团队凭「祝融号」传回获取的科学数据做分析。新华社资料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MSCam)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

相关研究成果以《乌托邦平原海洋沉积岩的证据:「祝融号」火星车的观测》为题发表在综合性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论评》。

为重塑火星历史提供了新启示

「祝融号」到达火星表面的模拟图。新华社资料相
「祝融号」到达火星表面的模拟图。新华社资料相
团队凭「祝融号」传回获取的科学数据做分析。新华社资料相
团队凭「祝融号」传回获取的科学数据做分析。新华社资料相
科研人员在控制中心监测「「祝融号」」火星车工作情况。中新社
科研人员在控制中心监测「「祝融号」」火星车工作情况。中新社
祝融号行驶路线图和巡视区地形。
祝融号行驶路线图和巡视区地形。
西方纪亚尼罗海洋演化模式图。
西方纪亚尼罗海洋演化模式图。
祝融号观测的岩石和沈积层理素描图。
祝融号观测的岩石和沈积层理素描图。

肖龙表示,研究团队查看火星车车载相机传回的照片,发现这些裸露的岩石发育层理构造,显著不同于火星表面常见的火山岩,也不同于风沙沉积形成的层理构造,这些层理知识指示的双向水流特点,与地球滨—浅海环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

本研究中对祝融段岩石的观测结果是迄今为止首个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测证据。肖龙指,该研究在北方荒原组中发现的这些沉积构造,为重塑火星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启示。未来\'「祝融号」对该区域的深入探测和采样返回,将加深对火星宜居性和生命痕迹保存的认识。

2021年,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著陆于火星北部平原东部的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位于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线附近的北方荒原组,为查证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积提供了机会。

自著陆以来,「祝融号」一直在向南驶向潜在的海岸线区域,并对沿途出露的北方荒原组地层展开观测。「祝融号」行驶了约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统对露头和地表岩石进行详细的就位观测,其中导航和地形相机已经获得了106组全景图像,详细记录了「祝融号」行进路线附近许多岩石的表面形态与构造特徵。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