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出访|4月5日将晤麦卡锡 北京: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

2023-04-04 17:52

蔡英文将于4月4日至6日「过境」洛杉矶,期间在加州会晤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
蔡英文将于4月4日至6日「过境」洛杉矶,期间在加州会晤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将于4月4日至6日「过境」洛杉矶,美西时间4月5日在加州会晤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以「过境」为名搞「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月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到中方是否会举行军事演习。毛宁回应,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安排蔡英文「过境」窜美,坚决反对美国政府第三号人物众议长麦卡锡同蔡英文会见。因为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不得允许蔡英文「过境」窜美,不安排美政要和官员同蔡会面或接触。中方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坚决有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发言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所确认,也是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作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美方领导人也多次公开表态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蔡英文会与麦卡锡进行双边会谈。路透社
蔡英文会与麦卡锡进行双边会谈。路透社
蔡英文会与麦卡锡进行双边会谈。路透社
蔡英文会与麦卡锡进行双边会谈。路透社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落机时接收欢迎的花束。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落机时接收欢迎的花束。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透过飞机窗鸟瞰伯利兹著名的大蓝洞。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透过飞机窗鸟瞰伯利兹著名的大蓝洞。FB
蔡英文指伯利兹和台湾地理距离很遥远,但我们大家的心一直很近。FB
蔡英文指伯利兹和台湾地理距离很遥远,但我们大家的心一直很近。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照片。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照片。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照片。FB
蔡英文出访伯利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照片。FB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坚决反对美方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当局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蔡英文以所谓「过境」之名行「官方往来」之实,会见、接触美政府官员、议员,并公开演讲,大搞「政治作秀」。台当局领导人赴美「过境」是假,谋求「突破」、宣扬「台独」是真。美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反覆警示,执意安排蔡英文「过境」,纵容支持台当局「谋独」行径,中方对此严正抗议,予以强烈谴责。

麦卡锡众议长是美国会领导人,是美政府第三号人物。无论他以何种身份与名义同蔡会面,都是又一次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的行径,将极大伤害14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无益于地区和平安全稳定,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麦卡锡众议长无视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广泛支持,无视「前车之鉴」,执意打「台湾牌」,无疑将重蹈覆辙,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只会更加坚定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支持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我们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坚决有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发言人又说,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明明白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和现状清清楚楚。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中方敦促美方恪守在中美建交时所作严肃国际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停止升级美台实质关系,停止「以台制华」的错误做法。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和共同愿望。蔡英文等「台独」分裂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不断「倚美谋独」,甘当一些势力「以台制华」的棋子,必将以失败告终,必将遭到历史的正义审判。

 

---     
《星岛申诉王》于3月1日隆重登场,节目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立即报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独家报料一旦被采用及报导,将获得乙份奖品。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