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乔靖夫|格斗选手减磅之苦

2023-03-10 09:00

罗嘉翎(右)早前参加美国公开赛时,因为过磅失败遭取消参赛资格。Reuters
罗嘉翎(右)早前参加美国公开赛时,因为过磅失败遭取消参赛资格。Reuters

日前台湾体坛出了一宗瞩目新闻,东京奥运跆拳道铜牌选手罗嘉翎,在参加美国公开赛时因为过磅失败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她在最后关头即使将头发剪掉,但仍然以100克的微差不及格。此事当然受到公众挞伐,不过看社交网上很多网民就此新闻的反应留言,似乎都对格斗运动减磅这回事了解不多,以为过磅失败是体重管理和饮食纪律问题,实在是误会了。

在格斗上,体重身形优势往往影响非常大,这是为何大多数比赛都以分重量级别进行。由于竞争激烈(尤其职业或国际赛),选手都会尽量争取优势,自然不会去报自己正常体重那一级,而会往下参与较轻的磅数,然后在过磅前用各种方法短期减重,包括限制进食饮水和大量排汗,到通过后才尽量补充回去。选手在赛前减磅同时也要训练,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体重管理」那么简单,要计画和计算好「险险过关」,以最低限通过磅数,才能够取得最大优势。因此过往各种拳赛,过磅失败的事例并不罕见,这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

这减磅策略在格斗界行之已久,但近年开始就有业内人士反思是否应该改变,只因选手经常如此折磨其实会影响到长期健康,而过去因为急激减磅导致入院甚而丧命的事件也有存在,故此开始出现「废除减磅」的呼声,认为应该鼓励选手改以自然体重去报级别。更有MMA综合格斗联盟已做了禁止减磅的先行者,政策包括在赛前不止一次磅重,并且检验选手的尿液浓度,太浓即吸收水分不足,会被判定失去参赛资格,以禁止最常用也最危险的脱水减磅。

运动比赛的本意是要体现强大和健美,如果为了竞争优势而自残,实在背道而驰。我虽然佩服格斗选手这种吃苦精神,但认为确是时候终结这类做法。何况如果拳手都以最佳身体状态上擂台,其实可提升赛事质素,更能降低伤害风险。乔靖夫


《星岛申诉王》于3月1日隆重登场,节目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立即报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独家报料一旦被采用及报导,将获得乙份奖品。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