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智库办展览盼唤公众关注校园欺凌 分享受害者旁观者心路历程

2023-02-23 17:14

MWYO青年辧公室举办「欺『零』何时」作品展。梁誉东
MWYO青年辧公室举办「欺『零』何时」作品展。梁誉东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而校园欺凌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教育界与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根据教育局训育及辅导个案问卷及香港救助儿童会调查,近25%的中学生经常或有时担心会被欺凌。为了正视欺凌问题,让学生茁壮成长,MWYO青年辧公室于去年开始举辨「欺『零』何时」作品收集活动,了解青年对于欺凌的看法,望引发公众重视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盼港达至「零欺凌」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首席助理秘书长(青年事务)陈庭恩出席并表示,望社会给予年轻人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冀大众正视青年心声。MWYO 青年办公室营运总监叶维昌认为校园欺凌不容忽视,现阶段不仅仅存在于现实中,网络世界更是日益严重。可是社会大众对欺凌的认识不足,亦忽略事件对青年精神健康及长远发展的影响。透过今次作品展,了解学生在创作背后怎样以旁观者的身分去了解欺凌。他期望展览能提升大众意识,令香港最终零欺凌。 

发布会现场亦邀请了两位提交作品的青少年担任导赏员,分享心路历程和创作理念。导赏员Katie与团队制作了一条有关校园欺凌的短片,当中采用了 「轮回」的概念,寓意目击欺凌者做出不同选择会得到不同结果。Katie 坦言,大部分同学就算目击欺凌都会默不作声,因担心自己会变成下一名受害者。她又指网络欺凌越来越严重,但由于这些欺凌事件并不是在校园内发生,学校一般很少介入处理。另一位导赏员Natalie就形容,她的画作描绘了旁观者的无奈,彷佛有一股无形压力令人退缩。Natalie表示,她曾目击不少欺凌事件,但不敢挺身而出,有时也会感到内疚。Natalie 承认自己也曾遭校园欺凌,面对同学们的言语攻击,她感到非常困扰,连情绪及学业也大受影响。她坦言,就算面对校园欺凌,同学都不敢向老师「告状」,害怕将事情闹大,对方会用更极端的手段报复。若要减少校园欺凌,Natalie 建议老师应要更主动关心学生,平日要留意学生是否出现异样,及时提供支援。 

本次展览共展出58份作品,希望大众透过文字、相片、短片和图画,了解学生目击或亲历校园欺凌后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希望大众能透过作品,了解青少年对于欺凌的感受;同时亦希望以轻松手法,唤起大众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一起减少及预防欺凌。同时提出建议,包括教授学生基础心理辅导及冲突调解;设立「朋辈支援小组」,挑选合适的学生代表等担当领导角色的学生当同伴支持者的角色,为受害者提供情绪辅导;学校层面增加教育局指引及学校机制中对旁观者的支援,并增强教职员处理欺凌的训练,并与非政府组织及心理学家合作制订合适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立「青年网络安全专员」与警方合作,跟进学校转介的网络欺凌个案,要求社交平台 / 互联网服务商删除内容。

今次展览共展出58份作品。梁誉东摄
今次展览共展出58份作品。梁誉东摄
今次展览共展出58份作品。梁誉东摄
今次展览共展出58份作品。梁誉东摄
作品透过文字、相片、短片和图画,了解学生目击或亲历欺凌所思所想。梁誉东摄
作品透过文字、相片、短片和图画,了解学生目击或亲历欺凌所思所想。梁誉东摄
作品透过文字、相片、短片和图画,了解学生目击或亲历欺凌所思所想。梁誉东摄
作品透过文字、相片、短片和图画,了解学生目击或亲历欺凌所思所想。梁誉东摄
展览希望唤起公众关注欺凌问题,令香港最终达到「零欺凌」。梁誉东摄
展览希望唤起公众关注欺凌问题,令香港最终达到「零欺凌」。梁誉东摄

记者:谢宗英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