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2023︱陈茂波:纵有赤字财政状况仍稳健 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现

2023-02-22 13:59

财政预算案2023︱陈茂波:纵有赤字财政状况仍稳健 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现
财政预算案2023︱陈茂波:纵有赤字财政状况仍稳健 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现

财政预算案今日(22日 )出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去年本港经济受疫情打击,同时环球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严重削弱外围经济动力,影响本地经济。虽然因疫情减退而节省部分防疫抗疫开支,但估计仍将录得约1398亿元赤字,高于预算的约560亿,财政储备则会下降至约8173亿元的水平。他又主动谈及有关《基本法》第107条的原则,强调现时财政仍然稳健。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卢江球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卢江球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卢江球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卢江球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陈极彰摄)

政府收入不如预期

陈茂波指,由于政府收入不如预期,利得税收入将较初时估算为低。股市和楼市疲弱亦令印花税收入比预期少,楼市疲弱亦影响地价收入。去年推出「2022保就业」计划,以及防疫抗疫涉及的开支,令本年度的财政状况较预期差。22/23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6038亿元,较原来预算低15.7%,即1121亿元,主因是地价和印花税的收入均较预期少。

地价收入为711亿元,较原来预算大幅减少489亿元,主要是因部分土地成交价较预期低,以及部分卖地计划取消。印花税收入为670亿元,较原来预算低460亿元,亦远较过去年度为少,主要是由于物业和股票市场疲弱,成交下跌。

利得税的收入为1620亿元,较原来预算少57亿元,主要原因是去年经济环境困难,缓缴暂缴税所涉款额有所上升。薪俸税的收入为757亿元,较原来预算多28亿元,主要是由于薪酬水平有所上升。

由于推出大规模逆周期措施和防疫抗疫涉及庞大开支,22/23年度政府整体开支的修订预算为8096亿元,相比之前一年大幅增加16.8%,相对名义本地生产总值的占比亦上升至28.6,较原来预算高0.3%,即23亿元。

添马台FB图片
添马台FB图片

主动反驳坊间言论 强调财政状况稳健

陈茂波又主动提及有关《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条,与现时公共财政状况的关系,指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导致经济不景,政府录得大额财政赤字,有人关心政府的理财方法是否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他表明:「香港是一个细小、开放型经济体,亦缺乏天然资源,经济表现无可避免易受外围环境影响。当外围环境恶化或发生自然灾害时,香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大幅减少。政府施政的最根本目标是照顾市民福祉。」为此,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需要推出逆周期措施,稳住经济,保障市民生活,纾缓大家的压力。此消彼长下,政府财政便会出现赤字;相反,在经济环境向好时,政府的税收和其他收入都有所增加,加大支出的需要也会减少,就会录得盈馀。

因此他认为,分析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现,而应该看整个经济周期内的情况。「过去二十多年,政府的财政状况波动很大,在好景的时候,有人会认为政府有结构性盈馀;在不景气的日子,有人就会指政府有结构性赤字。这些基于观察短期表现而得出的结论,各有其局限,我认为用经济周期而非个别财政年度来衡量较为合适。回归以来,香港经历了三个长短不一的经济周期,最长亦是最近期的一个,历时超过十年。」

陈茂波指,究竟政府应有多少财政储备才算合适,也是人言人殊,有人认为政府财政储备愈多愈好;也有人觉得政府不应占有过多社会资源,而应尽可能把资源留给市民和市场,经济效率会更高。他认为政府的财政储备有几个功能,包括:1. 积谷防饥,即保持一定储蓄,以应对逆境,支援市民和企业,维持社会稳定;2. 有助维护金融稳定;3. 储备的投资收益,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善用储备亦可支持香港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以过去香港在逆境时的财政状况作为参考,我认为目前财政储备水平是稳健的。」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