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自愈‧愈人

2023-02-19 10:16

陈丽云是一位社工,曾在港大执教,虽无任何医学专业背景,却是一位「心灵仁医」。她提出的「东方身心灵治疗」,成功在不用任何药物下,改善病人的身心、生理指标。
有说「久病成医」,这位「仁医」过去曾受心灵创伤,病到深处领悟「自愈」要诀,进而研究心灵治疗推己及人,拯救万千病友。
她亦是本港推动病人互助的先驱,协助成立第一批病人互助组织。即使已届退休之龄,仍努力不懈,推动社会关注临终安宁照顾,让临终病人活得有尊严。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 陈丽云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 陈丽云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陈丽云,既是社工、社会科学哲学博士,也是平等机会委员会成员。满满的学历和专业经历,很难想像她有一个自信低落的童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母亲凑大我和家姐。我细个身体不好,幼稚园患急性肾炎停学一年,差点死了,自此阿妈对我读书无要求,宁愿我去玩。不过,整个小学阶段不可以跑跳、不能上体育堂。」陈丽云说,她因为来自单亲家庭,也成为同学笑柄。
她续说:「在家长联络栏,当时同学都写了父亲名字,只得我写阿妈个名,又因为在『关系』一栏上填写『母女』(与舞女同音),因而被同学笑。」校园社交受挫,成绩亦敬陪末座,「小学四年级,五科不合格;阿妈开始给我补习,补完之后,却变成七科不合格。当时对读书无信心,整体来说,自我形象好低。」
人生有所转变,是因为得到师长的爱,陈丽云说:「当年妈妈帮人洗衫赚钱,顾客包括一位中学老师一家,妈妈带我去请教对方读书方法,那位老师教我,读书好似同狗仔沟通般,要同书本建立关系,令自己开心,想像打开书本就有开心的事。结果我真的用这种方法读书,长大后接触心理学,才知道这个其实是心理学方法。」

人生要咀嚼痛苦、体会苦尽甘来,就像中医角度,苦味能够通血管、提升人体免疫力。
人生要咀嚼痛苦、体会苦尽甘来,就像中医角度,苦味能够通血管、提升人体免疫力。

 

弃医修社科

成绩拾级而上,中五后转到英皇书院读预科,考大学时,成绩足以考入一般人眼中的「神科」—医科,但陈丽云却选择社会科学,「当年见师姐读医读得好辛苦;加上自己锺意帮人,中学加入圣母军做义工,曾经志愿是做修女,好想帮最穷困嘅人。」
一九七五年,陈丽云入读港大社会科学系,当时社科要修读心理学、社会学、社会福利和经济。范畴广博,要「实际」一点,准备将来「向钱看」也不无可能,但陈丽云目标彷佛只有一个,就是走入群众、帮助基层,「大学一年级,加入经济学会,当时学会会搞Ball(舞会),已经懂得如何赚钱;其中有师姐话,她的目标是要试匀全香港的咖啡厅,我觉得她的人生好无聊。」后来,跟随学社到泰国的奶粉企业职场实习,陈丽云趁馀暇,走到当地最穷地方体验赤贫。
立志帮基层,始于七十年代中,「当时太古船坞(今日的太古城)拆卸,工人生计、宿舍、补偿不保,又申诉无门,我们去到亦做不到甚么,但有工人同我们说『你们是大学生,他日入到政府,要记住我们这些贫苦大众,要记得我们』。」这句话,陈丽云记了近半个世纪。
首次投入实践是一九七七年,「当年冬天好冻,我们见到瞓街的露宿者好惨,结果动员港大十个学生宿舍组织,成立『关注露宿者委员会』,二百几位同学在农历年廿九、年三十晚出动,统计全港露宿者数目。当时数到千多人,跟住募捐物资,在初二、初三出动分发。期间又深入访问了二百几位露宿者,向政府反映实况。政府之后制订政策,三个单身人士可以申请公屋,亦调升综援金额。」

一九九五年,陈丽云(右)曾陪同访港的戴安娜王妃,出席香港癌症基金会成立的东区医院癌症病人服务中心开幕典礼。戴妃原拟定在九七年出席善宁会的丧亲者支援安家舍中心开幕礼,惟天不从人愿。
一九九五年,陈丽云(右)曾陪同访港的戴安娜王妃,出席香港癌症基金会成立的东区医院癌症病人服务中心开幕典礼。戴妃原拟定在九七年出席善宁会的丧亲者支援安家舍中心开幕礼,惟天不从人愿。

 

释怀单亲遗憾

陈丽云在大学时,曾到油麻地、观塘等多区实习,认识和参与多区的社会服务工作。助人以外,发现最需要帮助的原来是自己,「实习期间,参加了方大林牧师的人本主义辅导,十个星期每星期会面两次,会面结束时常常泪流满面。十星期后,解开了一直以来,出世后遭父亲抛弃的心结。自此,我释怀了一直潜藏的遗憾。」
不单止对出生于单亲家庭释怀,更令她对人生有更深刻体会,「慈悲,就是要经过大悲大痛,先更加有力量去体会其他人的苦,从而帮人的力量就更大。」陈丽云就是当中的写照。解了自身的结,她开始更积极投入各种社会工作。
陈丽云的丈夫是肿瘤科医生岑信棠,她顺理成章成为社区义工,并开始关注长期病患者复康工作,「九十年代,开始组织本港当时无的长期病患者互助组织,先后有十六个组织成立,其中包括地中海贫血、癌症、肾病、曾接受造口手术等病人,等他们互相帮助、鼓励。」一九九一年,政府发表《复康政策绿皮书》,她联同病人互助组织联盟,向政府争取增加对长期病患者的照顾,提升社区设施。与此同时,她亦致力争取改善贫穷家庭小孩的支援。
可是,争取过程中出现问题,「在请愿、受访期间,长期病人哭得厉害、情绪爆发,即使十年前发生的事,他们宛如昨日,同我当日面对单亲的经历一样,原来潜藏的心灵伤口未处理;组织贫穷小孩和家长去港督府请愿期间,虽然小孩已戴上面具,但事后在学校仍被认出、遭取笑;有母亲讲述家暴经历后喊足三个月。我原本组织他们争取权益,但结果我鎅开了他们含脓多年的伤口,并且在滴血。我知道这样不行,要先帮他们巩固自身。」

「东方身心灵治疗」讲求「修心养身」,融合传统中医、穴位、气功和食疗。
「东方身心灵治疗」讲求「修心养身」,融合传统中医、穴位、气功和食疗。

 

开创身心灵治疗

就是这样,陈丽云开始研究一套结合中医、食疗、穴位和气功的「东方身心灵治疗」,「希望病人、服务对象,首先要固本培元,增强自我抵抗力,再面对自身难题。」她参考过不同研究,亦参考过上海癌症俱乐部的中医结合气功治疗。结果,成功带领团队研究出一套没有西医药物介入的「自疗」方法。
接受治疗的参加者,其血液对抗衰老保护的端粒酶,以及平衡发炎的免疫系统等身体健康指标都得到改善,「我提供清楚科学证据,证明这套融合东方传统文化的方法,可以改善身体状况,这是我最自豪的事。」现时,这套「东方身心灵治疗」已转化成不同小组的治疗工具,并持续尝试处理不同病症。
已届退休的她,身心灵治疗工作已有多位同事开展其他领域研究。她保留参与少数政府机构工作外,还致力推动安宁照顾。她呼吁政府和社会尽快改变观念,「生前不跟家人沟通、临终又不准家人死亡,延长病者的痛苦其实是不孝。社会对死亡讨论准备得太少,我们将会做好多工作,教育怎样面对临终者,让临终者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感受到生命的乐趣,有尊严、活得好。」
陈丽云的人生座右铭是「化咒诅为歌颂」,「一个Victim(受害者)可以继续埋怨、咒诅自己的遭遇,但亦可以将遭遇转化为成长阶梯。有人话由B(Birth,出生)到D(Death,死亡)是注定、无得拣。人可以掌握的,就是中间的C(Choice,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做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是正面积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在「选择」之外,她再加上另一个「C」,「Compassion(慈悲),人生要咀嚼痛苦、体会苦尽甘来,就像中医角度,苦味能够通血管、提升人体免疫力。」

陈丽云(左一)长期从事社工辅导工作,亦关注长期病患者权益,和临终安宁照顾。
陈丽云(左一)长期从事社工辅导工作,亦关注长期病患者权益,和临终安宁照顾。
陈丽云(左三)是推动本港病人互助的先驱。
陈丽云(左三)是推动本港病人互助的先驱。

 

上医治心

在大学选科中,弃「神科」、选社科,一般人眼中多少有点难以理解。在陈丽云口中却多么理所当然。在记者追问下,她淡淡然补充:「当时谂,如果入医学院,是包尾入去;入社科院就是最叻的一批。不过之后才知道计错了,因为我是女生,当时医学院多数是男仔,我会排前些。」记者再追问,若当时未有计错数,会否选医科?她沉思半晌,回说:「我也不肯定。」
有说「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心」,陈丽云当然并非一位开药治病的医生。然而,帮众生由心体认自身遭遇,继而解开心结,让心灵由死胡同中释放,这正正是「上医」。诚如她说:「我治愈病人数量,绝不亚于一位医生。」

「化咒诅为歌颂」是陈丽云的人生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咀嚼痛苦,体会苦尽甘来。
「化咒诅为歌颂」是陈丽云的人生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咀嚼痛苦,体会苦尽甘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