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山掌特首政策组 刘兆佳:有「隐藏第五项工作」 寄语强化一范畴

2022-12-27 18:00

刘兆佳曾任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资料图片
刘兆佳曾任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资料图片

作为特首智囊的特首政策组正式成立,由黄元山任组长。据政府公布,政策组工作四大方向,包括从高瞻远瞩的角度,倡议及协助制定长远和策略性政策;紧贴国家发展,分析及建议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对接重点;审视国际关系和形势;掌握香港民情。

曾任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十年的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表示,以上四大工作范畴固然重要,可是根据其过往实战经验,尚有一个「隐藏的第五范畴」工作,那就是与政府各政策局之间的协调,并语重心长提醒,这一点会直接影响政策组工作的成效。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李家超委任黄元山为「特首政策组」组长。(李家超fb片段截图)
黄元山(右)出掌特首政策组,他今年5月曾为李家超助选。
黄元山(右)出掌特首政策组,他今年5月曾为李家超助选。

本港研究国际政治人才不足 或需向外吸纳

刘兆佳指,中策组1989年初成立,到后来萧炯柱、郑维健,以至是他自身领军的时期,工作内容都因应不同特首的需求有所改变。上届政府取消中策组,改为成立创新办。

刘兆佳笑言,见新政府上任半年才公布成立政策组,还以为已经筹组好整个团队,岂料现时只有一个领军人物,未见其他组员。

他相信未来政策组的工作,需要更加着重研判国际形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尤其香港与国家命运相连,现时美西方对香港的打压力度甚大,香港如何从中找到定位,深化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将会是重点方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亦需要政策组多下功夫,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由于本港研究国际政治(尤其亚洲各国政治)的人才不算多,「识讲韩文、越南文的学者应该都很有限」,刘指无可避免政策组需要向香港以外地区寻求人才,或至少与外国的智库、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委托他们做研究。

此外,刘兆佳相信,现届政府希望更加积极有为,改变以往「小政府大市场」的作风,政策组亦需要研究如何规划部署,与国家、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商界,共同建设香港。他相信社会民情的掌握,未来重要性反而会下降,因现时少了反对派的干扰,所以工作重点会放在捕捉民众的关切事项、提升港人对特区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处理青年人问题等。

前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资料图片)
前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资料图片)

政策局对智囊或有抗拒心理 「佢哋最憎跨局合作」

曾为政府首席智囊、有实战经验,刘兆佳又有什么提醒新的政策组?他认为政策组最重要是面向整个政府,令到所有政策局都成为政策的持份者,研究过程都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因此必须强化与政策局之间的关系。「你研究的过程要找政策局帮忙,让他们也参与研究,成果才会扎实、建议更具可行性。」他忆述:「我以前管中策组的时候,部份人就会以为我们只向特首负责,对于我们出谋献策有所抗拒。」

刘兆佳指,智囊和政策局之间有张力十分正常,因为智囊一定会查找不足之处提出改善建议,如果完全提不出,那就是有负特首所托,可是政策局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以为智囊只想批评他,或是不想增加新的工作量,因此或有一定抗拒心理。「政策组要试图从全局看问题,但政策局就倾向管好自己的范畴。我们(政策组)要提出较创新意见,需要政策改革,这是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外增加新的东西,还要修改既有的程序,这是很困难的。尤其一些涉及长远跨部门的工作,政策局最讨厌的就是要跨局合作,因为涉及额外的资源和责任分配。」

刘兆佳指,除非政府内部的工作心态,在他离任中策组的十年间有什么翻天覆地的改变,否则上述意见一样合用,亦是相当现实、会直接影响政策组工作成效的问题,因此寄语李家超及黄元山,好好理顺政策组和各局之间的关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