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不想消耗下一代资源 田承辉用科技留下美好

2022-12-26 09:24

本地创科公司东主田承辉,希望从科技入手,解决本港废料问题。
本地创科公司东主田承辉,希望从科技入手,解决本港废料问题。

全球暖化带来极端天气,减碳已是刻不容缓。由进口环保建材,到自行研发环保产品,本地创科公司东主田承辉,希望从科技入手,解决本港废料问题。但早年绿色产业未成气候,坚持「不可消耗下一代资源」的他,曾要卖楼周转,尚幸最终研发出「微藻反应器」、「再生木海绵」及「无土绿墙」等减碳与减废并重的方案,成功打入市场。近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成为普世价值,他喜见香港企业乐于在这方面投入资源,但减碳是持久战,需大家一起努力。多年来,每当遇到困境,他会走进漆黑山林,逼自己面对恐惧,「当行到路尽处见到灯光,便发现不值得气馁。」

从事环保产业17年,田承辉说,一切因为童年时坐在爸爸的货车到将军澳送货,沿路见到不少货车载著大批废物去堆填,感到十分浪费,因而有再用废物的念头,没料到最终以此为事业。不过,他说,最初他希望从事的却是酒店行业,因此中五时到瑞士修读酒店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但实习时发现有同学因向上司「拉关系」而获派优差,认为酒店工作并非多劳多得。因此,千禧年毕业回港后,他毅然转投建材业,凭努力获多家公司赏识挖角。5年内3度跳槽,最后一份工已出任公司二把手,但他当时想推行公司改革却遇阻挠,令他感到事业去到樽颈,下一份工亦可能遇到同类情况,不能按自己意愿行事,便萌生创业念头。

相关情况请点击组图浏览:

田承辉从事环保产业17年。
田承辉从事环保产业17年。
田承辉重视家庭生活。
田承辉重视家庭生活。
再生木海绵含氮磷钾等养分,每周浇水一次即可无土种植,免却滋生蚊虫的问题。
再生木海绵含氮磷钾等养分,每周浇水一次即可无土种植,免却滋生蚊虫的问题。
田承辉称,其微藻反应器每年可去除多达5吨的二氧化碳。
田承辉称,其微藻反应器每年可去除多达5吨的二氧化碳。
田承辉(左一)重视家庭生活,图为一家4口外游时为女儿庆祝生日。 受访者提供
田承辉(左一)重视家庭生活,图为一家4口外游时为女儿庆祝生日。 受访者提供


 

拿著行李箧「洗楼」搵客

他指,当年6月女儿出生,担心「不走出去便再无机会」,最后于年初离职,创办进口环保建材公司。他笑说,那年一下子有了女儿和公司两个「小孩」,责任重大,然而17年前未流行ESG及减碳,企业亦不及现时重视环保,经营十分困难。他忆述,「当时逼自己一天见8个客,上午4个、下午4个,拿著行李箧去『洗楼』。」结果,有人礼貌收下传单,也有人下逐客令,若有人开门接见便要珍惜,「即使只得几分钟都要落力介绍,然后放下最好的样办,为自己制造一个机会。」他称,那段日子颇旁徨,「要不停重复同一番话,见不同的客人,到最后可能只找到10个客人,但他们就是最信任你、未来最关顾你的人。」

他称,当年更曾因为自己疏忽大意,看漏标书细节,连累公司亏蚀50万元,最终要变卖物业周转,十分狼狈。他解释,看漏标书一事令公司财政雪上加霜,但当时不想影响公司声誉,决定蚀钱亦照做,但意料之外是因此赢得客户信任。现时光顾十多年的忠实客户,都是这样一步一脚印地累积下来。

建材商转型研发环保产品

每年本港有超过500万公吨废物,被弃置于3个堆填区,眼见大批仍有用处的物料丢进堆填区,田承辉认为当中有可为,「与其售卖人家用废料制成的建材,不如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环保产品,协助清理香港的废物。」作为两名子女的父亲,他直言「不可消耗下一代的资源」,希望透过科技,留给下一代美好生境,因此他决定由进口商转型研发工作,并利用过去从事建材生意的经验,研发一些具环保效能、又让外界见到成果的环保建材。他指,多年来知道建筑师采购物料的要求,加上一直留意欧美国家的环保建材,因此决定研发微藻反应器和无土绿墙技术。

他说,微藻反应器、再生木海绵及无土绿墙,能够回应现时减碳及减废的要求,其中微藻是水生单细胞植物,透过进行光合作用减碳,他声称其微藻反应器,每年最多可减除逾5吨的二氧化碳;再生木海绵则由废弃木材制成,每周浇水一次即可无土种植,免却积水滋生蚊虫的问题。至于无土绿墙则是减碳与减废并重,利用无土种植技术,在悬挂装置上种植大量植物,形成一幅大型植物绿墙。在ESG热潮下,近年不少企业愿意在节能及减碳方面投放更多资源,令他看好本港在ESG方面的发展,现时已有商厦及政府建筑物采用无土绿墙,亦有企业将微藻反应器放置于公司接待处或会客室等当眼处,净化空气之馀,亦提高企业形象。

自创试炼法 黑暗中前行

早前,有多家本港乡郊工业被政府收地引起社会关注,田承辉现时在大埔科学园设置办公室,另在元朗设工场大量培植微藻,不过再生木海绵则在内地生产,他指,未来希望把生产綫迁回香港,并扩充生产规模,但要在本港找到合适的厂房并不容易。作为初创先驱,他指,近年看到不少怪现象,就是不少新成立的初创企业,还未做好产品推广,便希望获投资基金注资,梦想一夜变亿万富翁,认为是本末倒置。

17年来有起有伏,他坦言曾经恐惧和迷失,多年前他自创一套「暗黑试炼法」,每当遇到困难,便于晚上走进漆黑山林,在黑暗中前行,他坦言,「当时心里会恐惧、会畏缩,但要逼自己克服恐惧,继续前行,当走到路尽处见到灯光,便发现不值得气馁。」他笑言,多年来未遇灵异事件或遇贼人行劫,倒是有次遇上大野猪,真的心慌。他称,当时若无其事与野猪擦身而过,但之后便害怕野猪从后袭击,幸好最后能够全身而回。

当走到路尽处见到灯光,便发现不值得气馁。

重视家庭生活 难忘与父相处时光

田承辉重视家庭生活,儿时坐在货车跟父亲一起送货,父子独处的画面令他刻骨铭心,今天他亦会驾车接子女「游车河」,复制温馨场面。

田承辉的爸爸性格传统,话不多,对家人的爱不会宣之于口,当时他想多见爸爸,便陪对方送货,他忆说:「可能全程没说话,但能够陪著爸爸,已经很足够。」如今田承辉当上爸爸,晚上常约子女「游车河」,「我会驾车到赤柱、石澳,大家听著歌兜风,一起行沙滩、食雪糕。」

10年前,田承辉的妻子跟一对子女到新加坡升学生活。每周五凌晨,他会乘飞机到当地与家人团聚,至周一清晨返港,可是前年开始受制于疫情的隔离措施,曾有一年没与家人见面。去年他的妻子及子女终于回港,更令他珍惜与家人相处。

记者:关英杰
摄影:梁誉东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