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与港大团队研究:港类鼻疽个案属吸入性传播 风季或暴雨后更易感染

2022-12-20 12:31

萧杰恒(左)及林赞育指出,类鼻疽感染个案集中在风季和暴雨后出现。 李宇婷摄
萧杰恒(左)及林赞育指出,类鼻疽感染个案集中在风季和暴雨后出现。 李宇婷摄

本港自今年8月,感染类鼻疽数字有明显上升,全年录得逾40宗个案,当中不少个案聚集于西九龙区。理工大学联同港大医学院利用基因排序、综合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结果,首次证实在台风后空气中会带有存活的类鼻疽伯克氏菌,并证实在白田邨地盘附近的一个空气样本,培植出类鼻疽伯克氏菌,基因组分析证实空气样本菌株,与深水埗区类鼻疽个案属于全新的菌株 ST-1996。

今年8月至10月,团队在深水埗区采集 20 个空气样本,在8月15日,即台风木兰袭港后第5天,在地盘附近的一个空气样本,培植出类鼻疽伯克氏菌,首次证实在台风后空气中会带有存活的类鼻疽伯克氏菌。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副教授萧杰恒指,感染个案集中在风季和暴雨后出现,相信风季或暴雨后会更容易感染病菌。

理大为九龙西 38 宗类鼻疽个染及白田邨空气样进行全基因组排序及比对,证实白田邨空气样本与深水埗区个案基因相近,同属于一种全新的菌株一定名为 ST-1996。港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副教授林赞育指,ST-1996同其他亚洲地区如马来西亚等的菌株比较相似,而菌株的生态和传播性等就有待确认。

研究又留意到,卫星图像显示,从2016年到2022年,深水埗区的植被面积一直减少,令该区土壤愈来愈松散,加上强降雨,类鼻疽杆菌更容易由深层泥土转移到地表,并在台风期间被强风进一步吹散。 萧杰恒建议,有长期病患的人于台风后需要特别小心,不要太快开窗;当局亦要加强深水埗区的绿化,避免泥土过于松散,以减低传播风险。 

萧杰恒指,从种种的数据分析,他相信今次在港的个案有机会属吸入性传播,但不能确定是否唯一导致爆发的传播途径,暂时亦未能确定源头。

记者:李宇婷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