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仰山 :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有助减轻急症室负荷 病人组织 : 全数资助基层市民

2022-12-19 18:37

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指《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令非紧急的市民改向私家医生求诊,有助减轻急症室负荷。资料图片
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指《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令非紧急的市民改向私家医生求诊,有助减轻急症室负荷。资料图片

身兼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委员的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欢迎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认为对本港基层医疗发展是很大的改善。

他引述学院研究指,本港60岁或以上长者中,约65%有长期病患,当中三分一更患两种或以上慢性疾病。另一研究亦发现,两种或以上慢性病患者,若得到家庭医生定期服务,入院风险可减少23%。

他指以住市民不太了解家庭医生的角色,导致不少非紧急个案涌到医院急症室。他认为透过地区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机构,可及早筛查出长期病患者转介治疗,同时推行公众教育令他们了解及早求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他们非紧急个案可由家庭医生处理,而非直接到医院急症室,有助减轻急症室负荷。

他又指,香港家庭医学学院加强本地家庭医生培训,可增加社区中的家庭医生供应,达至「一人一家庭医生」;而加强护士和其他辅助医疗人员培训,可处理痛症或手术后护理等服务,令家庭医生集中诊断和治疗。

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彭鸿昌促请当局全数资助参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的基层市民,又指蓝图集中处理身体健康,但精神健康同样重要,认为必须加强地区康健中心和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合作。

立法会议员颜汶羽认同政府以公私营协作模式资助市民到私家诊所接受治疗,可进一步减轻公营医疗系统负担。他认为政府应善用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医疗券制度,以「钱跟人走」的形式,让市民自行选择合适的私营医疗服务,建议政府增设「家庭医疗券」,每年向每个成人户口注资1,000元,并让同住家人共用;另外增设「儿童医疗券」,每年向每个儿童医疗券户口注资2,000元。

另一议员陈沛良亦欢迎蓝图出台,希望各项政策措施能够早日落实,真正提升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他指蓝图中提出将现时的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改组成基础医疗署,并成立策略采购统筹处,他促请当局充分资助该两个机构,对,包括设立KPI监督各项医疗计划成效,以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发展。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发展研究主管田诗蓓表示,乐见政府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又赞成政府针对「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公布更多细节,认同未来通过「共同医治」模式,不仅可以找出社区中「未知自己患病的病人」,亦可让已获初步诊治的患者及早在社区获得全人及持续护理,做到「病向浅中医」。她认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与「一人一家庭医生」的倡议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参加计划的市民可以从自己所选择的家庭医生得到持续的慢性疾病管理,有助改变求医习惯,而政府亦可以通过完善升级现有基层医疗指南,建立《基层医疗名册》,令市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田又认为政府需要尽快公布纳入名册医生的评核标准及相关培训规划,令更多医生积极加入。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