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向战乱国施人道救援 卢沛赫坚持热锅送暖

2022-12-19 08:34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卢沛赫回首近三十年光阴,无悔投身人道救援的决定。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卢沛赫回首近三十年光阴,无悔投身人道救援的决定。

 战争与逃亡,对香港人来说彷佛很遥远,然而,向危难中的人施以援手,却从无远近之分。近日一位难民援助者亲临香江,细诉各国战乱背后的人道危机,亲证救急扶危无远弗届。生于柬埔寨的卢沛赫(Vanno Noupech),去年正式来华履新,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他儿时经历战乱跟家人失散,孤身熬过难民营生活,更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美好前途当前,却选择以施助者的身分返回前綫,最后投身人道救援近三十个年头。难民问题难以解决,但卢沛赫坚信一路走来没有白过,他笑言,「如果有日我们『失业』了,将会是对世界最美好的礼物。」 记者 仇凯瑭 摄影 陈极彰

下机不足二十四小时的卢沛赫,上午接受记者访问,紧接着又跟政府官员会面,脸带一丝倦容的他,直言短暂来港数日行程紧密,但当提到加入难民署的初衷,即抖擞精神娓娓道来。

战乱失双亲栖身难民营

  卢沛赫自小举家跟随担任柬埔寨外交官的父亲四处生活,在埃及、智利和俄罗斯等地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他们回到柬埔寨时遇上内战,揭开卢沛赫人生颠沛流离的序幕,「我跟父母失散,在泰国边境的难民营逗留了四、五个月。」难民营的经历,既刻骨铭心,亦奠定了他坚毅不屈的性格。他指,当时不懂说英语,在营中收到一张身分小卡,写上「UAM」三字,他曾误以为自己在营中有新的称呼,更愚昧地尝试发音,后来才得悉这三字代表「没有同行者的未成年人(Unaccompanied Minor)」,那暂代的「名字」最终也因双亲的离开,成为不争的事实。后来幸获一位妇人主动提出收养,他得到奖学金完成学业,更在俄罗斯考获工程学学士学位,之后回到家乡柬埔寨工作。

卢沛赫(前排左一)被派往逾三十个国家执勤,图为○三年摄于阿富汗。
卢沛赫(前排左一)被派往逾三十个国家执勤,图为○三年摄于阿富汗。

曾在30多国执行人道救援

  难民营的生活,令卢沛赫深明言语不通的无助感,他忆述儿时曾透过翻译员跟慈善机构的员工搭话,「我说法语和俄语,再被传译成英语,但后来听到员工用法语谈论我的情况,所翻译的内容显然不太对劲。」因此推动他致力学习多国语言,精通柬埔寨语、英语、法语、俄语及意大利语,更意外令他得到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就在他返乡不久,被选上加入「联合国初级专业人员」计画(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 Programme),原本预期只有两年的工作计画,没有为他的救援生涯画上句号,最终更演变成逾二十年的长征。

  无论是在九六年俄罗斯车臣危机期间,还是九七年卢旺达种族灭绝大屠杀发生后,卢沛赫均身处一綫参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不断从一个热锅跳至另一个。」这些年来,他被派往阿富汗、巴基斯坦、畿内亚、苏丹和格鲁吉亚等逾三十个国家执勤,卢沛赫指,没想过长大后能以另一身分重回难民营,彷佛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感受难以言喻,早上四、五时出发,工作至晚上十时回家,你会觉得自己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务;他们不必道谢,但你可以在难民的眼中,看到其感激之情。」

  他沉淀过来,忆述参与卢旺达大屠杀救援的一点一滴,「我们在一片混乱间抵步,面对紧随其后的种族灭绝危机,刻不容缓。」眼见约五十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还有从乌干达、刚果返回卢旺达的难民,庞大的人口迁移让卢沛赫感到吃力,「当时我经验尚浅,却已站在前綫协助接收返回者。」他坦言,儿时在危难中活过来的经历,让他当机立断,在营地作出准确的判断。

卢沛赫曾游历多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被访者提供
卢沛赫曾游历多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被访者提供

肩负重任上前綫指挥救援

  还是初级员工的卢沛赫已被赋予重任,「当时难民营受袭,我奉命疏散难民,后来更被派至科索沃战争的前綫指挥救援。」他指,站在前綫要同时处理千万种决策,「要用最少的资源占据前綫,克服最大的需求,不容易但很值得。」卢沛赫口中一句「不容易」,听出他所背负的重任非能人所及。

  「跟护衞一同工作,经过一些危险的要塞,甚或在检查站跟儿童兵周旋,每次都让我忆起童年往事。」面对无数处于悲痛中的家庭,犹如看到当初的自己,但现实不容许卢沛赫为每个家庭停下脚步,「当你被一个家庭所遭遇的苦难动容,自然会想为他们做尽一切能力所及的事,但当向更远处张望,便明白要管理情绪,因为我们的工作是要为更大的群体解决问题。」他坦言,妥善处理一、两个家庭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忘记背后要解决数十万人的危机,必须以大局为重。

职位愈高压力愈大

  职位愈高,压力愈大,但当他忆起过去跨过的每一道难关,便总是继续自愿前往水深火热的国家救助,「向人提供援助,总比接受救援为好;要记着与你所帮助的人的痛苦相比,你的任何感受都微不足道。」卢沛赫直认刚强不屈,虽然压力和挫败大得无法承受,但眼前的受众切实需要援手,便要妥善处理情绪投入工作,「我相信儿时已到达了人生谷底,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更美好。」他笑言,「如果有日我们『失业』了,将会是对世界最美好的礼物。」

  卢沛赫深信自己绝对不是唯一的施援者,坚信世界上有很多前难民,努力脱离苦难后都迈向成功,正以不同的方式为世界作出贡献。面对身经百战的卢沛赫,记者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作结:你开心吗?此时,他点头并报以微笑,打破这沉重的话题,「现在我可以跟家人一起吃晚饭,看到我的孩子成长,我认为这就是幸福了!」

每日杂志 全文刊《星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