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必不可少的经济阵痛

2022-12-18 16:21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北京一个商场,不少店铺关门,比防控放宽之前更萧条。张言天摄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北京一个商场,不少店铺关门,比防控放宽之前更萧条。张言天摄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壬寅岁末,神州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周四(十五日)召开,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当天发表了题为《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署名「任仲平」的长篇文章,总结三年抗疫成就,亦为防疫政策调整辩护,不过文章开头的描述却与民众的感受相差甚远,引发群讽。

知名作家吴稼祥在朋友圈写道:「记者大概率是烧胡涂了,我昨天今天都上过街,空空荡荡。」有网民说:「我是瞎了吗?」也有的调侃,感觉《人民日报》记者应该写科幻小说。

内地经济低迷是不争事实,陷入了三十多年来的低潮,市场信心跌入谷底。不然政治局会议研讨明年经济,也不会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多个关键指标都亮出红灯,十一月份的社会消费同比下降百分之五点九,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百分之五点七,阴霾重重。

即使十二月放开防控,但由于疫情大爆发,很多市民根本不敢出街,北京西单明珠商场顾客稀少,部分楼层暂停营业,何来「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工厂企业生产也受影响,哪来的「机器轰鸣」?相信本月的经济数据也不会好看,全年经济增长大概也就百分之三。

经济压力之下,防疫松绑已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但松绑后将迎来疫情爆发高峰,经济不会立即反弹。所幸的是国人都接受了轻症居家治疗,民众整体情绪尚算稳定,京城秩序也大致良好。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从防疫转向「稳经济」、「拼经济」已是刻不容缓,相信经历一个季度的「疫情阵痛」后,经济有望复苏。

纪晓华 中国观察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