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40少年涉毒被捕数目较两年前激增一倍 警:放寛入境后运毒个案趋升

2022-11-12 18:16

李蔚诗指今年平均每月青少年因毒品被捕人数,较两年前上升一倍。陈浩元摄
李蔚诗指今年平均每月青少年因毒品被捕人数,较两年前上升一倍。陈浩元摄

警方毒品调查科今日(12日)在西九文化区举行「Love Our Life- LOL Party禁毒展览」,主题为「Love Our Life」(珍爱生命)。警方毒品调查科警司李蔚诗在展览上指出,今年(2022年)头3季21岁以下青少年因为毒品被捕比去年同期有下降趋势,但比起2020年前,平均每月被捕人数上升一倍,且吸毒呈现年轻化趋势。李蔚诗指,入境限制放宽后,再现海外运毒来港案例。

李蔚诗指吸毒呈现年轻化趋势。陈浩元摄
李蔚诗指吸毒呈现年轻化趋势。陈浩元摄
禁毒领袖学院「Love Our Life – LOL Party禁毒展览」活动开幕礼。陈浩元摄
禁毒领袖学院「Love Our Life – LOL Party禁毒展览」活动开幕礼。陈浩元摄
禁毒领袖学院「Love Our Life – LOL Party禁毒展览」活动开幕礼。陈浩元摄
禁毒领袖学院「Love Our Life – LOL Party禁毒展览」活动开幕礼。陈浩元摄
活动位于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海滨草坪。陈浩元摄
活动位于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海滨草坪。陈浩元摄
活动期望向大众传递珍惜生命等信息。陈浩元摄
活动期望向大众传递珍惜生命等信息。陈浩元摄

李蔚诗公布今年头3季21岁以下青少年因毒品被捕案件时称,今年至9月的数字为361宗,对比上年同期的472宗下降111宗。她称,下降应与第5波疫情有关,观察到3至4月份的数字明显下跌,而5至6月则又见升幅。今年青少年平均每月约有40人因毒品被捕,比起2020年前的每月20人,上升约一倍。而分析今年上半年18岁以下因贩毒被捕的青少年背景得知,约6成为男性,大部分为学生,超过7成无案底或有吸毒习惯。经过调查,大部分青少年是为了钱而进行贩毒和运毒。

李蔚诗指出,吸毒同样见到年轻化的趋势。在2021年自愿被呈报的吸毒人数上升了243人,该升幅全部来自21岁以下的青年,可能是由于压力及朋辈的影响。今年最年轻因贩毒而被捕者年仅13岁,情况令人担忧,而上个月更有中二的学生煽动同学一起贩毒。而根据分析,通常青少年滥用的毒品主要为大麻和可卡因,并滥用多种毒品。 对于青少年如何接触到毒品,李表示大部分是通过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或朋辈之间的聚会接触到。

她表示,疫情开始后,从外地携带毒品入港的案例已经非常少见,但随著「0+3」入境措施的实施,9月至10月均侦查到从外地携带毒品入港的案件。李称,相信逐步开关后,毒品贩运的手法都会逐步改变,警方也会继续加强情报搜集、风险评估及加强执法行动。而今日的派对就是禁毒季的闭幕活动,希望培养青少年热爱生命的正取价值观,并期望在外来每年培养100名禁毒领袖,通过青年领袖的力量传递禁毒信息,利用协同效用让青年影响青年。

活动上有两位过来人分享了自己与毒品的接触经历,并呼吁年轻人要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让毒品摧毁自己的梦想。 

曾几次戒毒又复吸毒品的阿蛋称,自己从小学升入初中时便开始吸毒。她形容,那个时候一个人会很怕闷,就常常去一些没有大人监管的朋友家玩,久而久之透过朋友就结识了一班损友,而其中就有人吸毒。随后在聚会上,在朋友的分享和哄诱下尝试了第一次吸毒。她表示,长期吸毒后,自己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许多自己做过的事情会忘记,判断力也会下降。在最严重的时候,她称自己每日睡醒就会想著吸毒,连自己都不想见到自己,甚至连照镜都不想。16岁时,她发现自己怀了孕,但即使是在怀孕期间她仍继续吸毒。直到最后因为「藏有危险药物」罪被判入戒毒机构。她称,吸毒这件事对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不仅为身体带来了伤害,也为家人、朋友、下一代造成伤害。母亲没有办法原谅、接受自己,女儿一出世就罹患心脏病。因此她呼吁年轻人,有好多事情都可以尝试,但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底是甚么,是否要因为毒品而葬送。 

今年18岁的阿仔吸毒有一年多时间,1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成了家中的经济支柱为口奔驰,因此忽略了对阿仔的管教。阿仔因此结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在他们劝说吸毒「无烦恼」下,自己第一次开始尝试吸毒。而锺意踢球的阿仔,在吸毒后,连爬一层楼梯都会喘粗气,更不要说踢一场90分钟的球赛。更是在2021年因「藏有危险药物」被法庭判入戒毒所。阿仔表示,家人对自己吸毒这件事感到十分伤心和失望,而自己的身体机能也大受影响,身体质素已经无法支持自己再继续追逐踢足球的梦想。他呼吁年轻人千万不要接触毒品,因为后果难以想像,并且会摧毁自己的梦想。 

记者:解青羽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