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乔靖夫|爱惜本地运动员

2022-10-14 12:00

戴历罗斯(中)一八年在木狼队取得生涯最高五十分,吐气扬眉。
戴历罗斯(中)一八年在木狼队取得生涯最高五十分,吐气扬眉。

刚过去的周末举行了香港世界桌球大师赛,本地名将傅家俊表现出色当然成为焦点,我的篮球队队友、资深体育记者伍家谦在决赛前于社交媒体贴了一篇长文,除了赞赏傅家俊和述说了一些过往采访他的经历外,也在文末为他抱不平,只因开赛前看见网上有不少对傅家俊冷嘲热讽的留言,如形容他是「过气球手」、质疑他「仲识打波咩」等等,让人看得火冒三丈。

不知是从甚么时候开始,网路里有群球迷/运动迷兴起了一种风气,以为说话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就等同「识睇波」、「够内行」;只要找到一个可以讥笑的「箭靶」,就围起来攻击,彷佛在比并辛辣程度,而每次有关于该球星的新闻,留言区亦是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同一堆「笑话」,令人颇为烦厌。

其中一个最经典例子是NBA史上最年轻MVP「飙风玫瑰」戴历罗斯,在他不幸受伤最严重那几年,我记得社交网络上经常就有批人讥笑他是「卖鞋哥」(讽刺他没有上场比赛也照收代言球鞋的利益)、「玻璃脚」等等,而在罗斯一步步开始恢复健康时,那些球迷仍不断批死他打不了多少场。及后罗斯终于重振雄风,虽然不再是受伤前那个他,还是打出了生涯第二春,特别是二○一八年在木狼队取得生涯最高五十分那一战,当时无数球迷都大呼感动。至于当中是否也有包括那些尖酸球迷,当自己以前的话没说过,那就不得而知了。

球员受伤实属不幸,绝非他希望发生,而要做漫长艰苦的复健,重新把身心状态操练到能再次踏上高水平赛场,更绝对不比竞技本身轻松。可是该批尖酸球迷,却把一般上班族「请病假不用打工」的想法套在运动员身上,然后称呼他们「薪水小偷」,真是莫名其妙。每一个成名运动员,都是靠非凡的天分加努力才能够站上那位置,我们理应多加爱惜;体育竞技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们才会喜欢它、欣赏它和关心它,如果将讨论变成争相放负的场所,实在有违爱上运动的初衷。乔靖夫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