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淡化民族差异 强调共同性统一性

2022-10-11 08:37

新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所小学继续推动汉语教学。
新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所小学继续推动汉语教学。

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国最近十几年民族工作领域新问题不断涌现,除了西藏、新疆爆发骚乱,有「模范自治区」之称的内蒙古两年前也发生统编(统一编写)语文教材风波。习近平执政之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断,大幅调整民族政策,淡化民族差异。除了加大推广汉语,亦调整少数民族「超国民待遇」,内蒙古、西藏的政府首脑由异地空降,维护了民族边境稳定。本报中国组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8年发生拉萨藏人骚乱,以及2009年的新疆维族暴乱,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引发反思。马戎、胡鞍钢等学者提出,强化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不利于国家统一,必须坚持「中国」和「中华民族」认同。

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断,并且不断丰富。去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还指出,要「调整过时的」,「增进共同性」。

新疆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
新疆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

调整少数民族「超国民待遇」

北京时事评论员马浩亮对《星岛》表示,此次会议最大的变化就是淡化民族差异,突出强调共同性、统一性。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孙学玉最近撰文指出,要防止过分强调差异性。表现为只讲民族,不讲国家;只讲民族身分,不讲公民身分;只讲差异,不讲共同;只讲民族自治,不讲国家管理。

过往数十年,少数民族在计画生育、高考加分、扶贫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也引发了很多质疑。这次会议强调「民族平等」。2020年安徽率先宣布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去年拥有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的贵州省也开始跟进。

过去,官方实施「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少捕少杀」,在处理上尽量从宽),也开始调整。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0年秋季学期,内蒙古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语文》统编教材,并改为汉语授课,引发多地示威。不过,风波无阻内蒙古继续推广国家统编教材,去年秋季起,扩展至小学二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并新增《道德与法治》和《历史》教材。

习近平今年七月视察新疆。
习近平今年七月视察新疆。

因应「共同体」新政,干部政策也出现变化。2020年底,原中纪委副书记陈小江担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成为六十多年来首位汉人民委主任。陈小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功,今年年初晋升为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由另一位汉人潘岳执掌民委。潘岳在担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时指出,必须逐步将「民族优惠政策」转向「区域优惠政策」,将「民族身分政策」转向「公民身分政策」。

去年8月,籍贯辽宁的王莉霞成为内蒙古史上第一位外省籍主席。王莉霞虽然是蒙古族,但在内蒙工作只有5年。专家指出,这是中央借助跨省调动来增强流动性,破除民族地区干部本土势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