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击|检疫政策松绑现4危机 专家促完善方案迈向「0+0」

2022-09-25 08:45

本港入境检疫放宽,市民外游同时亦须留意多个细节位。
本港入境检疫放宽,市民外游同时亦须留意多个细节位。

香港入境检疫政策「0+3」于明天起正式实施,意味本港抗疫近三年,即将踏入新阶段,惟在市民生活逐渐复常之际,就著入境检疫的「新常态」,有专家及议员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指出,检疫政策放宽至少出现四危机,包括现时外地确诊个案仍不少,但不少市民已计画到海外旅行,回港后若确诊或会令疫情散播;抵港人士来港后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但检测中心的所在地区未能照顾旅客,打击他们的来港意欲;「黄码」入境人士如不守规定,将造成大量防疫漏洞;此外若因措施放宽令确诊个案大增,将对医疗系统造成很大负担,他们促请政府预备好更完善的解决问题方案,令疫情不会反弹,影响迈向「0+0」的进程。

入境检疫将松绑机场情况请点击组图浏览:

机场人流快将大增。
机场人流快将大增。
港人近三年难以外游,对出境旅游引颈以待。
港人近三年难以外游,对出境旅游引颈以待。
不少市民已计画海外行程。
不少市民已计画海外行程。
机场巴士将加班行驶。
机场巴士将加班行驶。
入境人士需要在入境后第二日、第四日及第六日自行进行核酸检测。
入境人士需要在入境后第二日、第四日及第六日自行进行核酸检测。

危机1

外地确诊多 旅游易感染

港人近三年难以外游,对出境旅游引颈以待,不少市民前日得知消息后,随即疯抢机票及酒店,立法会议员陈凯欣表示,很多市民已计画海外行程。可是现时外地确诊个案不少,很多港人外游热点例如日本、韩国的确诊数字仍然不低,市民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她提醒,市民前往旅行前必须有两手准备,如在当地确诊后或需被隔离,要留意医疗保险是否有承保,某些地方例如日本可能会有语言问题,市民亦应注意确诊后须注意的流程。

陈凯欣又指出,市民抵港于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不用等候结果即可自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回家,直接进行三日居家医学监察,但若市民已确诊又不自知,在公共交通工具会有播毒风险,故希望政府加强宣传,市民在此段期间要坚守社交距离及不能脱下口罩,以免播毒,市民本身也应该自律。

相关新闻:

入境检疫松绑|9.26起「0+3」毋须酒店检疫 未打针港人可回港:https://bit.ly/3xPOX3d
入境检疫松绑|「0+3」新安排懒人包 4项新措施一帖搞清:https://bit.ly/3xMeLwX
入境检疫松绑|城巴对放宽检疫安排感振奋 机场快线按需要加班:https://bit.ly/3dAZ7xW
入境检疫松绑|生效当日港航客机推迟4小时抵港 料成首班受惠航班:https://bit.ly/3DRQhpV
入境检疫松绑|刺激市民报复性旅游 网站航班浏览人次急增逾百倍:https://bit.ly/3LEbm9q
 

危机2

检测不便打击来港意欲

入境人士需要在入境后第二日、第四日及第六日自行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本港设有十九家社区检测中心为市民服务。陈凯欣指,随著入境新安排公布,预料入境人士除本港居民,亦开始会有外地商务及其他旅客抵港。她表示,目前社区检测中心集中在民生地区,应在商业地带等区域加设中心,以便利旅客,政府亦应加强提示不同地区的旅客到各检测中心的方法,否则会打击他们的来港意欲。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目前入境人士的检测是监察作用,以了解入境人士的感染情况,以及有没有变种病毒流入本港,认为未来疫情进一步稳定,应改为抽查入境旅客。

危机3

追踪黄码免防疫穿大洞

本港目前实行「红黄码」安排,确诊人士会获发红码,不得离开检疫地点,至于从海外地区或台湾抵港人士则被列为黄码。随著新安排实施后,入境人士获发黄码的时间会缩短至三日,预料抵港而获得黄码的人士将大幅增加。陈凯欣认为,现时检查市民是否「黄码」的责任,主要落在食肆负责人手上,但目前安心出行没有追踪功能,认为政府必须增加人手进行更多巡查及执法工作,以免造成防疫漏洞。

梁子超就认为,政府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放宽「红黄码」以及社交距离措施,主要取决于严重个案的水平。如确诊人士的比例上升,必须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入境检疫措施以作应对。

危机4

确诊恐大增 医疗添重担

卫生防护中心预计,新冠病毒难以消失,会与市民「并存」,意味仍会对医疗系统构成负担,如放宽后确诊个案大增,恐重现公立医疗系统无法负荷的情况。陈凯欣认为,当局应就基层医疗系统的分流著墨更多。中医师、药剂师等人手可以分担医疗系统的压力,应尽快去加大数量。另外,当局应继续推行海外医生计画,透过免试注册方法去增加医疗人手。

梁子超认为,虽然现时死亡个案减低,但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积极干预。由于新冠确诊者大部分是长者,而社会上仍有不少高危人士,认为当局不宜放宽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对长者等高风险人士构成影响。

记者:陈展棋

全文刊《星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