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0+7」通关 研毋须等检测结果直接放行

2022-09-20 06:10

本港疫情有缓和迹象,近日不同界别均有声音,要求政府尽快放宽入境检疫措施至「0+7」,并取消登机前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安排。据了解,政府正积极考虑放宽入境检疫措施,但由于涉及一系列后续安排,故近日各个部门正紧密召开跨部门会议,商讨可行方案。《星岛》引述消息指,目前政府正考虑两个方案,方案一是要求市民到达机场后进行核酸检测(Test and Hold,即检测待行),直至有检测结果才可离开机场,尽力阻止个案流入社区;另一个方案是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直接回到住处(Test and Go),不需要等候检测结果,惟或会增加输入个案流入社区的风险。据知政府目前正以跨部门方式商讨对策,冀尽快得出结论。 

近日关于放宽入境检疫期至「0+7」的说法甚嚣尘上,而随近日有不少政商界和体育活动相继取消,各方均希望措施尽早实行,重振经济活动;政府专家亦认为上述方案可行,而据知政府内部正以跨部门方式密切商讨,研究如何加快通关,现正拟定具体执行方式。

机场情况按组图浏览:

政府正考虑要求市民到达机场后进行核酸检测,直至有检测结果才可离开机场。资料图片
政府正考虑要求市民到达机场后进行核酸检测,直至有检测结果才可离开机场。资料图片
 港人恢复外游有望。资料图片
港人恢复外游有望。资料图片
机场现时仍然冷清。资料图片
机场现时仍然冷清。资料图片
政府正考虑旅客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直接回到住处。资料图片
政府正考虑旅客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直接回到住处。资料图片
港人有望免检疫回港。资料图片
港人有望免检疫回港。资料图片
政府正考虑旅客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直接回到住处。资料图片
政府正考虑旅客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后直接回到住处。资料图片

输入个案恐流入社区

根据目前政府的防疫政策,海外旅客抵港后需要在机场进行核酸检测及快速抗原测试,若快测结果呈阴性,则可乘搭指定车辆前往检疫酒店,并等候核酸检测结果。据了解,现时商讨的方案之一,是抵港旅客到达机场后须进行核酸检测,并必须等候核酸检测结果出炉并呈阴性,才可回到指定处所,此举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输入个案流入社区,减低传播风险。惟现时往往需要耗费数小时才能收到检测结果,意味旅客需要在机场等候颇长的时间,能否尽量缩短检测结果,是目前政府的考虑之一。

若然旅客的核酸检测呈阴性,则可直接回到指定处所,但若结果为阳性,则需要入住社区隔离施设,意味旅客需要等候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获知不能回家,难免会有不好的感受。此外,若然发现有旅客确诊,其他同机乘客亦被列为密切接触者,需要入住隔离设施,这便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处理相关工作,政府需要考虑是否能调配相应人手。

另一个方案是,旅客在机场进行核酸测试后,毋须等待结果便可回到指定处所,但上述方案则有可能令输入个案流入社区,增加社区传播风险。虽然衞生署日前表示现时每日输入个案只占总确诊数字1.5至2%,形容趋势稳定,但政府考虑到,若然真的有输入个案流入社区而造成传播,届时或会引起批评声音,故相关部门仍在仔细评估上述方案的可行性。

由于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加上通关涉及人力资源的调配,据知政府目前正密锣紧鼓,以跨部门方式商讨对策,冀尽快得出结论。值得留意的是,当局其中一个考虑是,虽然理解到在采取「0+7」方案时,输入个案势必上升,但认为仍需同时控制确诊个案大增的风险。此外,一旦决定以「Test and Go」方式执行,也要考虑海外人士入住酒店后,一旦接获通知确诊,是否应改为入住隔离设施,还是采取较为宽松做法,继续留在原有酒店,料当局需要在全盘考虑执行细节后,才能推出「0+7」方案。

新增确诊回落至6260宗

本地确诊数字呈回落趋势,昨日新增6260宗新冠病毒确诊个案,包括6086宗本地感染和174宗输入病例,再多10名患者离世。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说,政府跨部门会审视一系列因素,决定是否放宽防疫措施,如果疫情稳步向好,个案减少和医疗系统负担较少,或有空间放宽,重申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重要措施。他又指,现时当局对海外入境人士有严谨检测要求,以及早发现和隔离患者,会视乎数据决定下一步措施。

丘应桦:与东盟签自贸协定重要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到柬埔寨出席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后回港,他指,双方签订自由贸易及投资协定对香港重要,可促进经济一体化及消除贸易壁垒,形容会议成功,又指东盟国家与香港贸易关系密切,今年半年的贸易额达840亿美元,按年上升12%。丘应桦表示,会议期间亦和多国举行双边会议,并争取他们支持香港加入《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夥伴协定》,他引述对方反应正面,希望明年7月能够成功加入,将对香港商贸发展重要。

原文刊于《星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