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铁路专营巴夹击 邨巴纷驶向末路

2022-09-06 07:21

由屋邨居民和巴士公司自组的非专营公共巴士路綫,近年经营愈见艰难,图中的「NR501」路綫将于十月停运。
由屋邨居民和巴士公司自组的非专营公共巴士路綫,近年经营愈见艰难,图中的「NR501」路綫将于十月停运。

 随着近年多条港铁路綫通车,公营交通网络更见完善,不少由私人屋邨居民联同巴士公司自组的居民巴士路綫,逐渐被公营交通蚕食,走上绝路。据运输署数据,过去两年共有二十一条来往港九新界的居民巴士(邨巴)綫停运。有承办商希望运输署网开一面,通融微调路綫或上落客点,却吃尽「闭门羹」,也有旅游巴公司尝试疫下转型「自救」,自荐申办新屋苑的穿梭巴士,开拓客源,同样被拒。有意见认为,现时交通系统一体化,淘汰居民巴士只是时间问题。有前区议员直斥运输署系统僵化,未有考虑小市民的真正需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交通网络尚未成熟,同一屋邨的居民常联同巴士公司自组巴士路綫,以解决繁忙时间通勤的需求。然而随着近年交通发达,相关居民巴士綫的经营愈见艰难,例如来往大埔太和与上环的「NR501」綫,因乘搭人数不断减少,宣布将于十月起终止服务。「大埔交通」在社交平台发文,推测原因与数年前增设行经西隧的隧巴,以及东铁过海段通车有关。

  停止营运前一个月,「NR501」綫早上班次合二为一,七时零五分在太和开出。记者日前到场,只见数名乘客轮候,排头位的乘客说,两年前开始乘搭邨巴上班,「不用同人逼,感染风险也小点!」她打算十月起转乘港铁过海。另一位乘客亦坦言,明白巴士公司穷途末路,「以前早上三班车,座无虚席,其后缩减至两班车,一人可独享三人位。」

每班车仅20客 入不敷支

  驾驶该路綫的司机李先生扬言,「开咗铁路过海段之后无得玩!」据悉,该巴士的载客量为六十六人,疫情前载客率达八成以上,惟近月每班车平均只有不足二十人乘搭,以车费二十三元计算,扣除途经大老山隧道及东区海底隧道共八十二元隧道费、油费及车长薪金等基本开支,一趟车只有约三百元盈利,巴士公司确实难以维生。

  运输署指,因应疫情的乘客需求变化或营办商没有申请继续营运居民巴士服务,由二○年至今年七月,共有二十一条邨巴路綫暂停营运,分布港九新界,例如来往将军澳富康花园及火炭的「NR212」、来往滨景花园及沙田第一城的「NR87」,以及来往大埔颂雅苑及长沙湾的「NR57」(见表),能复办的仅属少数。有第一批经营居民巴士綫的巴士公司直言,近年多「蚀住做」,指每班车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位乘客,车资远远追不上开支。负责人批评,「九巴月票计画直接冲击非专营巴士,加上近年加开多条繁忙时间的特别班次,令居民巴士服务只能勉强维持。」他坦言,生意「有危机但改变唔到」,疫下未倒闭「已经偷笑」,唯有见步行步。

  有营办数条居民巴士綫的巴士公司代表向记者大吐苦水,直言自一九年社会运动,载客量屡创新低,为减少亏损只能「焗住唔做」。他不讳言,疫下生意惨淡,无奈一直被专营巴士「狙击」,生存空间更显狭窄。他举例,旗下有由沙田开往尖沙嘴的居民巴士綫被「抢客」,「专营巴士见你有钱赚就开新綫,直接在你的上落客位设置巴士站,开通与你相近的巴士路綫。」他说,其客源因而大量流失,致原本每日六班车缩减至每日一班,收入减少逾半。

  来往青衣和尖沙嘴的非专营巴士路綫「NR41」,自九○年至今五度易手,三年前转由康和旅运有限公司承办至今。负责人邓太忆述,当年青衣八条邨的互委会连番游说,希望其公司能够延续居民巴士的服务,「R綫一取消,运输署就会停运」,她深明没有利润,亦一直苦苦坚持,只为情义。她不讳言,对运输署而言,「『非专』系二奶」,多偏帮公营交通工具。

旅巴欲转型申办邨巴被拒

  据了解,有旅游巴公司疫下求存,向运输署申请营办来往屋苑和主要公共交通枢纽的穿梭巴士,却多次被驳回。有曾申请营办天水围、扫管笏一带新屋苑穿梭服务的巴士公司坦言,由于非专营巴士是辅助性质,加上近年新屋苑交通配备完善,运输署甚少「开绿灯」加开穿梭巴士服务。负责人直言,尝试「自救」转型不果,加上公司长年亏蚀,实在无法可施。

  同样有逾三十年历史、来往屯门龙门居和青衣站的非专营巴士綫「NR754」便在更改路綫上触礁。该路綫原把上落客点,规划于葵涌工业邨附近,然而随着香港工业式微,巴士公司曾经更改原定路綫,把上落客点移至相距十分钟路程的葵芳港铁站,方便乘客。无奈及后有人「告密」,巴士公司接获运输署通知,只能按照批准的路綫行驶及上落客点让乘客上落,令市民大失所望,无法理解运输署只懂按规矩办事,不懂灵活变通。

申改路綫上落客点触礁

  前屯门区议员曾锦荣直言,现时非专营巴士公司无法申请加开新路綫,申办时已经要列明行驶的时间及班次数目,加上限制行驶时间,以屯门九巴路綫「59X」为例,来往屯门码头和旺角东站,堪称全港最多巴士行驶的路綫,有逾二十辆车更替,繁忙时间每三分钟一班,竞争力远高于只得四班车的「NR754」。他指,「现有路綫申请更改路綫,运输署不会拒绝你,只会一直『予以考虑』,亦不会再有新的路綫获审批」,批评运输署有既定的「藉口」,如指现时道路饱和、提倡市民应该善用公共交通网络通行等,「实际上整个系统过于僵化!」

每日杂志 全文刊《星岛》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