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业主纷停贷内地监管部门急对策内银披露涉款强调风险可控

2022-07-15 07:38

烂尾楼业主停贷风波引起当局关注,中国监管部门据悉已紧急与内银代表开会,研究应对方案,多家内银昨日亦密集发声明,称整体风险可控,同时披露涉及「停贷」楼盘的不良贷款金额。停贷业主告知书中曾披露,相关楼盘面临长时间及大面积停工。 市场人士分析,若出现该种情况,须考虑相关项目预售款流向是否清晰及监管是否到位,同时地产业存在高杠杆特质,调整杠杆时应避免「一刀切」。瑞银估计,停贷或令银行净利息收入损失约410亿元人民币。

自「内房一哥」恒大(03333)爆煲后,有地区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甚至出现监管过严状况,令房企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有华东房企人士称,很多停工项目在先前已完成销售,当时对预售资金帐户监管还不严格,房企会在项目间进行资金调拨,在预售资金严格监管后,项目间资金调拨、流动强度大幅减低,促使很多项目面临停工。

银保监:引导金融机构处置风险

外媒引述消息指,中国住建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周二和周三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购房者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做法。惟目前尚未有明确解决方案,住建部要求相关地方住建局和银行尽快出具项目风险影响报告,一些银行计画收紧对高风险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要求。

中国银保监会昨晚回应称,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及人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对于预售款监管制度,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预售资金监管政策存在意义,令房地产业预售制度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是次业主集体停贷事件,主要由于部分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工作并未落实到位,同时有停工面积较大的楼盘仅实施「表演式复工」,加上市场仍处深度调整期未完全回暖,导致短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不过从制度实践来看,预售制度改革亦在进一步完善。

市场人士对本报表示,此前不少银行及发展商并未严格遵守预售资金监管,甚至挪用资金买地、派息及还债等,直至去年恒大爆煲后,银行业界为避免影响金融稳定,才逐渐加强对预售款监管,地方政府加强执行相关条例,因此部分房企出现周转困难问题。

对于部分楼盘爆发停贷潮,星展银行(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师梁兆基表示,从目前来看,烂尾楼停贷尚未至于触发系统性风险,惟目前未知具体规模,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迹象,相信政府会立刻出手。

瑞银估损410亿利息收入

瑞银报告估计,若所有拒还房贷转换成不良贷款,约为7410亿元人民币,假设内银损失率为50%,将令银行业税后利润减少3080亿元人民币,银行净利息收入损失约410亿元人民币。大和就指,不认为所有烂尾楼业主都会跟随抗议行动,因为停止供楼会在官方信用系统留下负面记录。该行估计有关事件实际影响将小过公众预期,即使出现极端情况,对银行盈利亦只有短期影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