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被退休」陷身分危机 文洁华率众寻第二人生

2022-04-25 07:36

对突然被通知退休,自言壮志未酬的文洁华仍意难平,打算开办人文乐园,开展第二人生。
对突然被通知退休,自言壮志未酬的文洁华仍意难平,打算开办人文乐园,开展第二人生。

疫下大时代,变幻是常态。在浸会大学任教三十二年,过去五年执掌电影学院的人文学讲座教授文洁华,今年初突然获校方通知已届六十五岁需要退休。她指,一直以为会在两年后完成手上研究项目才退下,面对失去教席及研究资源的现实,当刻亦陷入身分危机,怀疑自我价值。擅长哲学研究的她,形容今次事件就如一次心灵试炼,醒悟人的识见信念,不因年龄身分改变而不同。现时她努力筹划未来日子,打算筹办人文乐园,跟其他退休人士一起分享好东西。对自己的退休,她总结:「人生就是如此,没人保证你永远有机会,最重要有合适位置走下去。」记者 关英杰 摄影 蔡建新

浸会大学可算是文洁华的家,人文学课程于九○年创办,她自九一年起任教二十六年,主要教授哲学、比较文化、性别研究、比较美学及女性主义哲学、文化研究及文化艺术等,现时获授人物学讲座教授。至一七年起转任传理与影视学院辖下的电影学院总监,策划并推动多项与影视创作有关课程,包括创办「全球大学电影奖」。她指人生有一半时间在浸会,不少同事视她如浸会象徵,对她未获延任感到惊讶。

九月不需开学 顿觉失去价值

重谈这次经历,文洁华说主要是未有心理准备,因为过去亦有教授同事在六十五岁后延任,所以她未有特别在意,加上她有一个取得政府资助的项目仍未完成,因此一直以为会在两年后完成研究才退休。她形容,所有事物总会完结,只是今次来得有点突然,去年底多次向人事部查询都无结果,最后才获通知今学年后退休。

她直言,有点手足无措是因为突然需要放下手上工作,一时间无所适从,因为由读书时期开始已习惯九月开课,不同是早年是学生身分上课,之后是以教职员身分授课,现时一下子离开校园,立刻面对身分危机,「每年九月都开学教书,突然下学年不需要开学,觉得十分奇怪,亦发现无粮出,会疑惑我是谁?好像没有了价值。」

其实今年初已传出浸大改组,会将电影学院分拆,并与音乐系等合并,另组新学院,加上近年浸大集中发展科技及中医,人面对变动只能适应。她指,过去亦发现有退休同事很失落,现在感同身受,因为大家都对这里有感情。今次事件亦令她反思退休究竟是甚么。她直言,很抗拒退休这个字,「这是制度机构限制人的价值的机制,其实有些人到了退休年龄仍有贡献,只是资本主义下要有效分配资源,便以年龄一刀切划分。」

难忘带学生回家聊天至深夜

她指,人活在制度下无奈需要接受,「虽然年龄一到,好像一下子没有价值和位置,但你的识见、信念还在,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便能再走下去。」知性的她经过一轮思考挣扎,便豁然开朗。回首这四个月心路历程,由全无心理准备到接受,到现在逐渐适应,正思考怎样开拓第二人生。

文洁华这样总结在浸大的三十二年,「我本来是一个意外的游客,离开是迟早的事,不过我在这里生了根,结交了很多朋友,种下善缘。」九一年起任教人文学课程,文洁华常在课堂与学生讨论不同议题,因为与最初几届学生年龄相近,彼此亦师亦友,大家一起经历人生不同阶段,关系特别要好,至今仍定期聚会。曾任舍监的她亦难忘当年带学生回家晚膳,一起聊天至深夜的往事。

最自豪创办「全球大学电影奖」

之后转任电影学院总监,深爱电影的她,最引以为傲是创办「全球大学电影奖」,现时有过百国家地区参加;其次是近年举办的「放大电影」欣赏会,每次都吸引不少同学观赏交流,让更多同学认识及欣赏经典电影。她说:「我个人好天真,仍相信梦想,电影学院帮我完成了梦想。」

三十二年占了文洁华人生的一半岁月,上月底位于浸大校园附近的九龙塘地标六合小馆亦已结业,文洁华笑言:「连六合小馆都结业,自己都是时候离开浸大。」作为浸会人,她常常帮衬,更指不少医生在浸会医院开刀前都来食云吞面,因为手术前不可吃得太饱,云吞面的分量刚刚好。至于她最难忘是牛腩及三宝饭,「鸡翼、叉烧同饭好好食,鸡翼煎得好香,深黑色的豉油特别调制」,不过好东西亦有完结的一日。在浸大的岁月,文洁华这样总结:「好感激活到六十多岁,大部分想做的都做了,都交到一张好好的卷。」

筹建人文乐园共享精神生活

文洁华自言不踏实,大学时曾主持电台节目《给摘星星的人》,至大学二年级时要好男友突然因脑癌去世,都令她反思生死问题。即将退休,她指不少退休人士的心智健康都处于最佳状态,希望筹建一个人文乐园,集合一批有识之士,共享精神生活,一起分享好的经典书籍,或跳现代舞,甚至演一出莎士比亚话剧。

她指,其实不少人一生都没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多年前一次在中大授哲学课经验让她体会很深,当时是一个寒冷冬夜,下课后同学都不离开,瑟缩一起在街头继续讨论了半小时,那刻令她感悟人往往被工作和生活羁绊,退休可能是个机遇寻回自我,因此萌生创办人文乐园的念头,共同寻找第二人生。

文洁华说:「人生就是如此,没人保证你永远有机会,最重要是继续有得玩,总有合适位置走下去。」现时她打算先放一年假,好好享受不用上课、改卷及开会的自由日子,到海外作访问学人,然后再筹办人文乐园。

文洁华曾任舍监七年半,很怀念请宿生到她家吃晚饭,聊天到深夜的日子。
文洁华曾任舍监七年半,很怀念请宿生到她家吃晚饭,聊天到深夜的日子。

母早逝情深缘薄 侠义心肠广种善缘

文洁华性格刚强,说到不平事横眉冷对,眼神炯炯,但谈到早逝的妈妈尽显伤感,惋惜母女缘薄。近日她找到一张妈妈的黑白旧照,当时文妈妈怀有四个月身孕,腹中胎儿正是她,可惜四年后文妈妈因癌病去世,终年三十四岁。

红颜薄命的文妈妈是个传奇女子,原是文家旗下烟叶生意的员工,因机智突破当时占领香港的日本军搜查,成功运出烟叶,获文洁华的祖父欣赏,安排与儿子结婚。她说,爸爸风流有外遇,加上第四子夭折令妈妈含郁,而黑白照中正怀着「五女」洁华的文妈妈虽安坐椅上,神态自若,其实刚经历丧子伤痛,没料妈妈诞下六妹后即确诊食道癌。

文洁华对这张难得的母女「合照」珍而重之,只因她对妈妈的记忆不多,最难忘一次因电疗致脱光头发及暴瘦的妈妈,想抱起她却不成功,十分失望。她一直从亲友处搜集妈妈往事,最惊讶六十年后的今日,仍常有亲友向妈妈致谢,才发现原来是妈妈生前援助不少亲友渡过难关而种下的善缘。

全文刊《星岛》「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