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全球甲烷排放量创80万年新高 温室效应更强
2022-04-24 13:48
天文台表示,甲烷排放量过去两个世纪增加近一倍,是最少80万年来的新高。同二氧化碳相比,甲烷的温室效应更强,但它的大气浓度显著较低,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个主要因素。
天文台在网站栏目《教育资源》撰文指,甲烷是三大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它是继二氧化碳后第二个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与二氧化碳相比,甲烷的温室效应更强,但其大气浓度则显著较低,而且逗留在大气中的时间较短。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2010-2019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当中约0.5℃的升温是源自甲烷。
天文台解释,甲烷的最大天然来源包括湿地和淡水湖的缺氧水和沉积物、石油和天然气渗漏,以及泥火山;最大的人为排放源是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牛羊的肠道发酵、粪肥处理、堆填区、废物处理、种植水稻,和开采化石燃料。
甲烷的排放量在过去两个世纪几乎增加一倍,自1900年起,其排放主要是人为的。现时甲烷的大气浓度是最少80万年来所未见。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预料冰冻圈的冻土会继续升温和融化,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加强温室效应,继而造成恶性循环。
在2021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超过100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全球甲烷排放量减少30%。天文台强调,要达至《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升减排力度实在刻不容缓。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