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寻常巷陌小人物 守望社区温情抗疫

2022-04-06 07:44

两子女之母Mary变身买餸师,疫下偕女儿给街坊送食物。
两子女之母Mary变身买餸师,疫下偕女儿给街坊送食物。

第五波疫情突袭,全城恐慌,但在港九各个小社区,却满载充满温情的抗疫故事,有勇字当头的屋邨师奶,化身「买餸师」,义务替在家隔离的街坊买餸;有热心的坪洲地胆,在疫下默默留意隐蔽老街坊动向,人肉导航社工上门探访;亦有「社区爸爸」发挥大只佬本色,替街坊邻居送物资;还有退休护士利用专业知识,跟进染疫长者康复后的后遗症。这些寻常巷陌小人物,背后凝聚爱心与人情味,他们都参加了劳福局辖下社区投资共享基金举办的不同活动,凝聚个人、家庭及组织互相支援,齐心建立守望相助的社区。

记者 关英杰 林家希 图片 受访者提供

「楼长」妈妈化身「买餸师」回馈街坊

第五波疫情下,两子之母Mary跟大部分港人一样手足无措,但这位屋邨「楼长」未被吓倒,反而带同女儿为确诊邻居及老弱街坊送物资,更化身「买餸师」代购菜蔬肉食米粮及酒精,虽然她谦称「只系举手之劳,我顺便出去行吓」,但其实每次出行,她都要由长沙湾步行半小时,到深水埗购物。她说,当见到老街坊拿着喜爱食物的满足笑容,一切都十分值得。

Mary居住的长沙湾海盈邨落成三年,邨内除有长者,亦不乏小家庭,有如香港缩影。上月初疫情最严峻时,邨内居民相继确诊,Mary同层有六户中招,当时人心惶惶。Mary最记得有一对老夫妇邻居,不良于行的老伯爱吃云吞及河粉,但妻子不敢外出,她知道后,义务协助一众老弱街坊买餸。努力回馈街坊,只因她初搬入邨时丈夫失业,无助失措之际,幸获邨内博爱医院郭兴坤长者邻舍中心提供粮食等协助,才渡过难关。之后她与六岁女儿参加该中心举办的「共建耆乐大本『盈』」活动,母女成为亲子楼长,定期探访邨内长者。

曾获社区食物援助 心存感激

该中心经理霍熠桓指,疫情来得快,中心职员接连确诊令人手变得紧绌,当时接获约八十名街坊求助,曾试过一日接到三十八通求助电话,普遍反映缺粮、缺口罩及酒精等防疫物资,幸得Mary等十名义工相助才渡过困境。

当时Mary与女儿自发送物资,试过一日走几次,她亦代街坊买餸,希望独居或老弱街坊都能吃到新鲜食物,那几天她每天开场白都是:「大家有咩要买?」打齐三针疫苗的她绝非心口挂个勇字,每次出入都喷消毒酒精确保安全。她指疫情拉近街坊距离,「大家简单一句问候,已为对方送上心灵支持。」

疫情严峻,ABCD家泉户晓齐结网的护士健康谘询站改以Zoom进行。
疫情严峻,ABCD家泉户晓齐结网的护士健康谘询站改以Zoom进行。

退休护士 开健康谘询站关怀长者

在那打素医院服务四十一年的前资深护士陈洁开,四年前光荣退休,因不忍疫下市民饱受折磨,毅然回归前綫,到疫苗接种中心协助市民接种疫苗,更把握公馀时间,参与中大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的ABCD家泉户晓齐结网计画,为沙田水泉澳邨为长者成立「社区健康谘询站」,定期跟进长者的健康和生活照顾上的问题。

陈姑娘提到,疫情下谘询站改以网络视像形式进行,除了举办抗疫讲座,亦安排时间与长者单对单倾谈,有确诊者在康复后出现后遗症,不时咳嗽,对外出有心理障碍,担心遭人歧视,亦有不少长者有抑郁和失眠症状,需要进行情绪辅导,她一一致电慰问,希望他们感受到关爱。

计画总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副院长(研究)车锡英教授表示,水泉澳邨是位于山上的新屋邨,周边配套尚未完善,义工的支援尤为关键。该计画为区内妇女和年轻长者提供培训,组成逾二百人的「泉心护你」义工队,配对关顾区内的独居或双老长者;又定期联同护理学院学生上门探访,为长者提供健康评估和指导,搭建支援长者的邻里互助网络,而疫情期间义工改以电话慰问长者,并将他们所需的物资送到家门。近期团队将安排中医师在綫上讲解新冠康复者的中医调护,望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知识。

八十三岁的剑雄深爱坪洲,把经营的士多变作防疫资讯站。
八十三岁的剑雄深爱坪洲,把经营的士多变作防疫资讯站。

坪洲地胆 人肉导航助寻隐蔽长者

今波疫情来得凶猛,因资源匮乏,加上隐蔽长者不少,小岛坪洲也不能幸免,幸居民在互助下捱过困难时刻。其中八十三岁原居民剑雄,把经营的士多变作防疫资讯站,到大爆疫时更「人肉导航」协助社工,寻找宅在家中的老友记。有情的还有居民义工,他们把四出搜购得来的检测包送赠老友记,又把家中止痛药分赠他人,靠人情味抵御疫情。

剑雄半世纪前开始在南湾开士多,眼见留在岛上的老友记孤伶伶,这位有心人每天开铺,让士多变成街坊聚脚点,大家见面打招呼、倾吓偈。健谈好动的剑雄是长者中心常客,三年前又参加香港伤健协会坪洲长者暨青少年邻舍中心举办的坪洲乐龄荟,报读书法班,又用智能手机上网玩WhatsApp,十分活跃。该中心社工谭健忠指,坪洲人口六千,长者占四分一,不少是隐蔽长者,他们经常组织家访慰问。第五波疫情下隐蔽长者教人担心,当时中心突接到过百求助,最高峰是月初第一个星期,接获六十多个求助,幸获剑雄及热心街坊协助。

士多变疫情资讯站

两年前疫情刚爆发时全民扑口罩,作为地胆的剑雄就找到二十多位缺口罩的老友记。今次疫情他如常开铺,更张贴多张防疫宣传单张,若发现哪位街坊久未露面便致电问候,甚至发挥人肉导航本色,带社工探访送上物资。

社工谭健忠指,坪洲的人情味令人动容,当二月中全城抢购检测包,街坊在市区左扑右扑才买到二十套,便急急回来送给长者。另有街坊平日购备止痛退烧药「看门口」,当时岛上断药,他们立刻把药物送给缺药确诊街坊。这次疫情,坪洲街坊平安渡过,剑雄指全赖邻里互助,希望香港人一起互相守望,走出困局。

「社区爸爸」 义教SEN小朋友运动

体能教练Andy因健身场所停业,每日在家照顾小朋友,去年九月从朋友口中得知有机构推行「爸爸」互助网络,积极参与计画成为「社区爸爸」,在綫上教导SEN(有特殊学习需要)小朋友运动,他说儿童的肌肉发展也有「黄金时间」,加上困在家中多时需要「放电」,庆幸能发挥所长协助其他区内家庭。

DADs Network Limited社工Winn指出,该「与父同筑『屯元天』:建立可持续发展父职互助网络」计画连结了屯门、元朗及天水围地区的爸爸,众人透过綫上讲座学习与子女相处之道,并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沟通,分享烦恼,如有人失业,其他「社区爸爸」会帮忙留意区内的招聘信息,当有家庭不幸确诊,「社区爸爸」会帮忙购买粮食及药物,「充分体现出人情味!」

《星岛日报》

更多第5波疫情资讯,请到以下专页浏览(按此)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