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雷雄德|降低停训受伤风险

2022-03-10 12:00

为对抗停训效应,训练可针对下肢肌肉力量及跳起着地时的本体感应能力。网上图片
为对抗停训效应,训练可针对下肢肌肉力量及跳起着地时的本体感应能力。网上图片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历时两年多了,运动医学人员已经掌握很多科学数据,指出停止训练或因疫情减少训练,所引致增加的运动受伤风险。疫情初期,欧洲各地职业足球比赛停摆数月,当德甲重开首数周赛事,受伤率比过去一季明显高出三倍之多。大家若要避免负面影响,基本条件是每星期进行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体能训练。

疫情期间,有研究分析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一千一百多名业馀长跑选手,发现整体训练量和时间均明显减少。从运动医学的统计分析,指出这样的减少训练,比起疫情发生前的受伤率高出一点四倍。
  一向以来,运动科学上对于短期和长期停止运动训练的定义,分别界定为四星期及八星期。由于这两年疫情影响世界各地体育赛事和普及运动,科研人员搜集了更多数据引证出,停止训练对受伤及表现的负面影响。

生理学上,运动训练能促进新陈代谢,提升体质和力量,主要元素是肌肉细胞内的綫粒体。近期研究发现这些綫粒体蛋白的半衰期约一星期,停止训练后导致綫粒体酶活性和功能下降,在停训后一至两星期已见到有明显变化。停训对心脏影响方面,短期停训促使心脏心室出现萎缩,每搏输出量明显下降,运动心率平均高出百分之四。上述这些生理指标下降足以增加运动受伤的风险,尤其是需求下肢力量及平衡的运动项目,足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韧带受伤,可以说是停训后的重灾区。

近期有生理学者建议,短期停止训练的传统定义,可以由四星期下调至三星期,以提醒运动员及早做好体能及协调训练,避免出现更多运动受伤。

对抗停训效应的运动训练原则有多项,包括针对下肢肌肉力量、移动能力、协调技巧、跳起着地时的本体感应能力,以及基本的心肺耐力等。较常被忽略的是本体感应锻炼,举例说,排球员在停训后不但下肢力量减退,而且控制着地时的肌肉协调同样变弱,所以需要多做跳起着地的练习,包括分腿、前后腿及单腿着地等多元化动作,循序渐进,促使协调及平衡能力足以应付比赛时的状态。

整体而言,一般参与业馀运动的朋友,受居家隔离及防疫条件限制,而未能维持正常的运动训练,若要避免因停训效应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基本条件是每星期进行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体能训练,内容以力量锻炼、协调、平衡、跳跃着地为主,已经能够有效减低运动受伤的风险。(雷雄德)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