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乔靖夫|「归化兵」孰好孰坏?

2022-02-11 12:01

谷爱凌的国籍问题成为中美网民热话。美联社
谷爱凌的国籍问题成为中美网民热话。美联社

最近正在举行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因为中国招到好些外国入籍运动员代表出赛,冰球队更有不少成员是非华裔,引起了好些的议论。特别因为中国的政策不容许国民拥有双重国籍,好像刚刚赢得金牌的自由式滑雪新星谷爱凌,到底何时放弃本身美籍,当局又有没有「弹性处理」等,惹起不少争议。

如果撇除所有其他的因素,单纯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看,归化运动员并非甚么新鲜事,好像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篮球及足球等,早就是惯常的现象,赛会也有明确规则来限制出赛人数,如何符合代表资格等。非洲的田径选手尤其马拉松气袋,更俨如人才输出库,中东国家就招揽了不少,如二○一八耶加达亚运会,巴林扫走十面田径金牌,全部冠军都是非洲出生的,当中一面女子四乘一百米接力金牌,也只有一个成员不是非洲裔。

各有利弊权衡轻重

许多归化兵所以毅然放弃祖国国籍,投身陌生国度代表出赛,难免是为了更好的收入、生活环境和训练条件。报道说谷爱凌的场外代言收入已经超过二亿人民币(约二亿五千万港元),其中不少来自中国品牌,不得不承认她在中国发展,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诱因。之前林书豪到中国打CBA,也具相同的商业价值,只不过他并非归化球员而是外援。这些盘算无可厚非,毕竟顶尖层级的体育竞技就等于职业比赛,运动员在有限的生涯里,寻找最好的赚钱机会,以至为未来退役后铺路,都不算甚麽罪过。

一个国家从外地吸取人才,往往是提升该运动项目水准的一个捷径,适当运用的话,能够把更高水平的经验和训练技术带过来,与本土运动员互动,实是好事。反过来也可能衍生出问题,就是归化兵无形中抢走了本地选手的代表名额,压缩后者吸收经验及成长的空间,不利于运动长远发展,变相成为靠雇佣兵扫奖牌的短视政策。这两者要如何好好平衡,也不是容易的事。(乔靖夫)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