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药试验未达标 开拓药业暴泻七成

2021-12-29 05:30

■开拓药业-B公布旗下新冠药物试验中期分析未达标,拖累该股昨日收市挫70.3%。
■开拓药业-B公布旗下新冠药物试验中期分析未达标,拖累该股昨日收市挫70.3%。

  (星岛日报报道)港交所(388)近年不断招揽生科股来港上市,惟未有盈利的生科公司风险甚大。开拓药业-B(9939)公布旗下新冠药物在试验阶段中「碰壁」,其III期临试验的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拖累该股昨日一度暴泻84.7%,收市仍挫70.3%,报13.4元,市值仅馀51.94亿元,单日蒸发达123亿元。
开拓药业(9939)周一公布,旗下用于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药物「普克鲁胺」在临试验中遇阻,其III期临试验的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试验目的是评估普克鲁胺治疗非住院新冠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拓药业将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监管机构,寻求同意以修改临试验方案,计画继续招募只有基础性疾病和/或无新冠疫苗接种史的高风险新冠患者。
董事长:受美疫苗普及影响
  消息拖累开拓药业昨日股价急挫,开报38.45元已是全日高位,一度急插近85%,至全日低位6.91元,创上市以来新低,终收报13.4元,下滑70.4%,一日市值蒸发123亿元。内媒报道,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解释,中期分析不理想主要因为美国接种疫苗普及,加上治疗经验持续提升,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年轻化,导致目前新冠肺炎住院率已降至约2%至3%,如果药物要再降低该比例,小样本试验是很难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表示,一向不建议投资者入手尚未有盈利或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B仔股」),并将其比喻为赌博,输赢取决于能否成功研发药物,开拓药业成为范例,药物失败代价是股价急泻八成。黄德几又指出,未有收入生科股良莠不齐,加上大部分B仔新股均「潜水」。他提及,B仔股容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即使一个药物失败,其他药物研究均会受到质疑,惟认为不应该「一竹篙打一船人」,有不少生科股成功「搣甩」B字(即符合「盈利测试」,或「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又或「市值/收益测试」)。
专家指「B仔股」风险高
  被问及港交所不断吸引未有收益的生科股来港上市,会否增加投资者风险,黄德几认为如果有意买入未有收入生科股,就要接受其波动性,早前多只B仔股表示开展新冠药物研究,其股价大幅上扬,康希诺生物-B(6185)亦成功研发新冠疫苗,而港交所容许「B仔股」上市亦有正面作用,有助生科股集资,股价升跌亦不应与政策准则挂鈎。
  近年港交所「力谷」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在2018年实施上市改革,容许尚未有盈利或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67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港上市,集资额达2090亿元,其中33家为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资870亿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