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修活化添新章 江夏围古宅久历风尘

2021-12-20 06:07

位于八乡吴家村、属三级历史建筑的江夏围大宅。
位于八乡吴家村、属三级历史建筑的江夏围大宅。

位于八乡吴家村、属三级历史建筑的江夏围大宅,近年在恒基的活化发展计画下,大宅及附近一带已发展成工地,被重重冰冷的铁板围封。在江夏围屋主黄仿侨的后人吴明岳带领下,回到他昔日成长的大宅,眼见从前大片农地稻田已成工地,难免带点伤感。伤感的不只是眼前景象物事人非,而是再一次打开了一个埋藏已久的回忆匣子,一段关于这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有关黄氏一族的起落、卖地经过,由后人吴明岳逐一分享。 

印尼华侨黄仿侨,祖籍广东梅县,靠黄金生意发迹,于1933至1936年间,建造这座硕果仅存的客家古老大宅,其后人则视大宅为祖屋。大宅楼高两层,占地约5.3万尺,合共27间房间。后期黄氏将房间出租,家人主要住在一楼,租客则住地下。

四角楼设计带南洋风格

江夏围大宅又名「源远堂」,正门门匾刻有此名,门侧则写有「源思相泽、远树家风」的门联,以表思乡之情。此外,门上装有金钱状的透窗,楼顶则有蝠鼠等动物装饰,象徵吉祥、福气之意。以前大宅前面有一个莲花塘及鱼塘,另有四座鸟塔喂饲白鸽,不过鱼塘等已被填平,如今仅见两座鸟塔。至于大宅在设计上,保留传统客家特色,四四方方,属典型四角楼,外观带西洋风格,主楼大门外部分由仿罗马石柱支撑。不过黄氏后人吴明岳则指,这种中西夹杂的特色属南洋风格,与黄仿侨早年在印尼生活有关。

吴明岳是黄仿侨长女的儿子,是黄氏最年长外孙。吴明岳说,外公当年应该是乘着「卖猪仔」热潮,去到南洋之一的印尼打工,发迹后回港生活。他说,外公选择在吴家村扎根,全因创建吴家村的吴郁青同是印尼华侨,是其好友且识于微时,于是决定买地建屋,求个照应。席间,吴明岳分享了外公与母亲一段日治时期及国共内战时的家族故事。「当年母亲有能力读大学,但外公认为女孩子不用读很多书,结果母亲离家出走,只身跑回内地念书」,其间吴母选择参军,认识了父亲并相恋。国民党退守台湾之际,二人跑回香港投靠外公,父女始破镜重圆。

曾被徵作日军大本营及警署

不过大宅在日占时期被占领,用作其中一个日军大本营,黄氏一家被逼撤离,搬到附近的吴家村暂住。和平后,大宅随即被借用作临时八乡警岗,至53年新警署落成后,黄氏始能搬返大宅。吴忆述,「当年每逢春秋二祭,大时大节,他们都能回去做仪式,警署都会通融,让我们入内」,并分享过去不时传出闹鬼事件。

黄仿侨高峰时期拥有逾40万尺土地,除了大宅就是农地,大多用来出租。「当年的田租屋租非以金钱结算,而是用谷物代替」,当时住在大宅的租客并不多,约六、七户左右,其中一户是名导演章国明的家庭」,吴明岳如是道。回想当年,江夏围曾种满不同果树,「你能想像的,且能在香港种植的,都一应俱存」,最令吴明岳难忘的是水柿。闲时吴会到亭园作弄池中鱼,拿棍拍打它们;有时又会被逼跟随外公写大字,「偶尔他会叫我们帮他抬大脚,抬得开心就有斗零收。」

40万尺地出租 名导章国明为租客

黄氏家声显赫一时,曾于文咸西街经营「顺昌泰银号」,但难逃卖地卖屋的命运。吴明岳分享,有指外公当年从事黄金生意时,一架载有巨量黄金的飞机,于柏架山堕落,黄金散落整个山头,引起一股淘金热,「据讲外公受事件影响,家道中落,后期将土地卖得就卖。」

随原屋主黄仿侨离世,子孙大多移居海外,加上大宅多次改变用途,日久失修下,已荒废多时,失去昔日大宅的气派和风采。附近田地变卖及出租后,成为不同类型的工场,吴明岳慨叹及后江夏围的景貌,已不像当年纯朴,只剩下「乌烟瘴气」。他分享,大宅部分地方后期同样沦为工场,加添了一些铁闸等现代化装置。

卖地后沦为工场 后人分产埋恩怨

终于,1997年黄氏将江夏围及附近土地业权,售予恒基兆业集团。「好仔不卖爹娘地,作为长女一房,当然感到很可惜。」吴明岳坦言,4位舅父中,有一位是养子,即使有血缘关系的舅父,他们彼此关系也不是太好。当谈到分家时,因家产分配问题,他们各持已见,令关系再度恶化。他续分享,虽然大宅土地通通卖出,家产已顺利分配,惟昔日埋下的恩怨,至今仍未完全化解。

重回大宅,吴明岳仍能清楚记得,每一间房间的主人、鱼塘的位置,「这间是四姨,那间是大舅父,侧面的都是租出去的,鱼塘就在这里。」他说,大宅最后仅剩舅父黄瑞麟居住,而他的住所正是江夏围大宅对出空地的一家工人宿舍,他更在宿舍外挂上写有「瑞寓」的名牌,至今仍旧保留。不过今天的江夏围经已物事人非,该宿舍已成为驻守大宅保安的更亭,大宅不少墙身已髹上一浸白油,日后如何活化,只能用时间见证。

记者 陈家荣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