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重质训练 要针对性
2021-12-20 12:00
女飞鱼何诗蓓继东京奥运后,再于短池世界锦标赛再次为本地体坛带来惊喜,更加成为首位刷新世界纪录的香港泳将。从东奥到世锦赛,不少教练都提及过她的进步和训练模式有很大关系,其他项目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往的刻板印象中,训练时间愈长代表愈有下苦功,不论游泳、田径和球类运动都有这种迷思,也曾经听过不同项目、不同梯队的教练强调训练时数的重要性。若只看重长时间操练而忽略项目的特点,也可能做了无用功,事倍而功半。举个例子,同样是武术项目,套路选手训练时需要仔细分析、调整每个动作,往往练一课就是三、四小时,但散打搏击选手却是认真操练一小时已几近耗光体能,如何能够维持三、四小时一课高强度训练?如果只看训练时数,只练一小时的搏击选手,就真的不及练三、四小时的套路选手认真勤奋吗?
随着训练愈趋科学化,愈来愈看重数据分析和效率,训练模式慢慢转为重质多于重量。每个项目都相应地钻研出最适合该项目的训练模式,每一分钟都不会浪费,像香港单车队就是率先以科学数据辅助训练的队伍,长途、短途和公路训练都各自有针对性的计画及重点,成绩有目共睹。
最近看到本地泳坛教练张狄勇就在网上分享,何诗蓓在美国读书以至如今参与国际游泳联赛,期间她的训练模式跟在港的时候亦有分别,除了改良动作细节,亦比以往更加着重耐力训练,让她的实力更上一层楼。不同的泳将各自有针对的训练方法,但同样需要从小打好基础,不要因为急着做出成绩而揠苗助长,厚积薄发更有机会攀上高峰。
训练需要一矢中的,体育政策也是如此。有时候光靠资助未必能真正帮助运动项目的发展,如何发现不足、改善不足,才是真正强化体育发展的关键。立法会选举结果今天出炉,希望新当选的体育界议员也能真正地推动本地体育,助选手走得更远。何子善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