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20年 义乌形成“海陆空”开放大格局

2021-12-11 17:06

中新社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进出口贸易“风生水起”,逐渐形成“海陆空”立体式对外开放大格局。  

  踩准“入世”节拍接轨全球

    中国“入世”后,义乌进出口量倍速增长。为承接更多订单,义乌不断向内升级提速。

  2002年,为支持义乌小商品出口业务属地办理,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成立,义乌实现了“家门口验放”;2009年,义乌小商品年出口集装箱量首次突破50万个标箱;2013年,义乌出口监管点实现卡车牌照、集装箱号的电脑自动识别、卡口自动抬杠;在浙江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义乌已实现集装箱进出场信息的线上一键查询。“以前,装满小商品的集装箱卡车都会深夜排长队等查验,现在监管点升级后,日检测量更多,速度反而更快了。”义乌港监管一科关员何刚妙说,现在一辆集装箱车辆平均10秒钟可以通过卡口、单个集装箱10分钟完成查验。在义乌工作多年的集装箱车辆司机李少兵说:“我干小商品出口6年了。以前想知道查验结果祗能排长队,费时费力。现在不管人在哪,打开手机就能知道物流信息,又快又好。”

  义乌拥有180万种商品,每天有上万车辆进出。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义乌吸引不少电商企业建仓发货,进一步压缩了包裹的运输时长。

  数据显示,义乌小商品出口额从2014年的137.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至2020年的2221.4亿元,年均同比增长60.1%。

  借力海陆空通道联结世界

  “入世”20年来,义乌不断改变地处内陆的开放劣势,“乘风破浪”联结世界。

  疫情背景下,中欧班列因具有稳定高效、覆盖范围广、全天候等优势,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主要桥梁和绿色通道之一。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开通了16个方向的直达线路,货物品类逐渐拓展到汽车整车及配件、机械设备、智能家电、防疫物资、益智玩具、茶叶等领域,种类超过一万种。同时,为将商品与全球众多港口联通,义乌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在中国铁路部门支持下,海铁联运班列开行,义乌货物在本地就能完成宁波港域集装箱码头的预放行、预配载等流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运营成本降低,货物通关效率提升。

  今年前10个月,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311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义乌对东盟进出口总值390.7亿元,同比增长30.2%。今年开通的义乌—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是义乌与东盟贸易热的“见证者”。通过这条航线,产于菲律宾的菠萝、芒果、椰青、石斑鱼等各类产品,可以海外直采、产地直达模式进入义乌。

  “这也改变了以往进口水果需经上海、厦门等口岸路径,再通过陆地方式转运的局面,义乌等浙中地区的民众也有机会第一时间品尝到进口的新鲜水果。”义乌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