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Monday扭转素食概念 推新海鲜拯救海洋

2021-12-10 04:34

Green Monday于今年中发布全新「新海鲜」系列,陆续于今年尾或明年初应市。 资料图片
Green Monday于今年中发布全新「新海鲜」系列,陆续于今年尾或明年初应市。 资料图片

近年植物肉在全球掀起热潮,本地姜Green Monday亦马不停蹄,研发多款OmniFood食品,继去年推出新餐肉,今年再下一城,推出新海鲜系列,进一步扭转大众对素食的印象。Green Monday集团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杨大伟指,气候变化、粮食及人类健康危机,虽是不争事实,但要鼓励人们食素,需代入其角度,创新意念不可或缺。近月集团旗下餐厅Green Monday于中环开设旗舰店,以全新面貌示人,杨大伟期望,可为消费者带来创新体验,未来亦将深化本地及海外市场,让更多人实践绿色生活。 

茹素20年的杨大伟,眼见地球的气候危机、粮食危机,以至人类健康危机愈趋逼近,却鲜有人谈及素食与环保这重要议题,于是于2012年创办Green Monday,推广素食及绿色文化,「地球很快迈向100亿人口,根本再也不能承受大鱼大肉、大量消耗的生活方式。」

环保以外,杨大伟认为素食对人类健康亦带来好处,「大部分都市人都有三高问题,而现时癌症年轻化,例如胃癌、肠癌均与食物有关。猪肉、牛肉,以至奶类的激素都好犀利。」他续说,畜牧业本身也有病毒危机,如猪瘟、禽流感等,均与动物相关。

推行素食文化需要创新

在华人社会中谈到素食,人们往往会连系到宗教,杨大伟本身虽有接触佛学,但他认为素食文化本身,可从科学角度出发,「碳排放、地球暖化、人口膨胀等,这些都是科学问题,亦是客观事实。不是说明天所有人都要食素,但每人的(素食)比例都要改变。」

要「落地」推行素食文化,需要创新。当时杨大伟与团队已经在想,需要仿效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替代能源,研发出以植物为本的新食品,替代畜牧而来的肉类,冀能逐步改变人们对素食的概念,「就如推动电动车一样,叫人不要用燃油车,就要将整个概念改变,给大家新的选择。」

Green Monday推出OmniFood品牌系列食品前,市面上的素食产品种类稀少,作为以亚洲为基地的公司,杨大伟认为,必先针对亚洲人所需,「亚洲人吃得最多是猪肉,在中国有近三分二的肉类消耗都是猪肉。」故团队率先投放资源,于2018年成功研发出新猪肉,去年再推出新餐肉,市场反应热烈。

研「新海鲜」技术难度高

今年OmniFood再下一城,推出全新食物系列「新海鲜(OmniSeafood)」,并陆续零售新鱼柳、新吞拿、新蟹肉等系列食品,减低鱼类消耗,拯救海洋。杨大伟指出,全球有逾7成海鲜消耗量,来自亚洲国家或地区,其中香港的人均海鲜消耗量相当惊人,「除了冰岛、马尔代夫等靠海产维生的地方之外,香港的人均海鲜消耗量基本上是第一。」

由于鱼肉的片状口感,与猪肉不一样,加上海鲜本身具鲜味,杨大伟直言,过程中遇过不少技术困难,「鱼有很多特性,除了口感,还要研究其营养、味道,以至煮法。」以研发新吞拿为例,团体需参考吞拿鱼本身的营养素,如Omega-3脂肪酸DHA,再以食物科学方式,加入有关营养成分。

在整个研发过程,杨大伟透露,与同事们已试过数百至近千遍,最终才有现在的成品。回想过来,他仍觉得匪夷所思,「明明都是含高蛋白质的非基因改造黄豆,却能制成口感完全不同的鱼柳、午餐肉,其实是一件几神奇的事。」

定位清晰 熟悉亚洲人口味

OmniFood推出短短几年间,至今与本地逾千家商户合作,包括大家乐、麦当劳等连锁快餐店,以至高档餐厅,更将不同系列食品,推广至美国、英国及澳洲等20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亚洲及海外市场,杨大伟坦言,外国人对植物肉的接受程度高很多,所以市场反应快,「在外国,有些人已是plant-based(植物性饮食)的拥趸。」

近年愈来愈多素食品牌冒起,面对市场竞争,杨大伟指Green Monday定位清晰,不论在亚洲,抑或海外都有一定市场,「因为刚起步,所以市场其实好大。我觉得要站稳阵脚,要视乎自己的专长。作为亚洲公司,我们会比外国公司更熟悉亚洲人的口味。」他认为亦要因应不同位置及地区,不断调整品牌的定位。

中环旗舰店注入新元素

除了在研发食品上创新,品牌形象方面,他与团队亦不断追求突破,其中在中环新开设的Green Common旗舰店,注入新元素,「我们用了很多心机去做,这是整个品牌的2.0(进阶版),同时是形式上的进化,所以整个外观及感觉都不同了。」楼高两层的新店除了蓝绿用色配搭,有别于其他分店,亦在地下一层增设咖啡店一角,预设以燕麦奶调配咖啡,冀给消费者新体验。

疫情下全球物流链受影响,Green Monday亦不例外,杨大伟说,延期的情况几乎每天上演一次,多款新海鲜食品需要延迟零售,「今年整个供应链都好痛苦,物流运输超级混乱,我们都无办法。」海外市场的发展步伐,亦受疫情拖慢,故他期望未来一年可深化各市场发展,在研发方面亦不会停步,盼推出更多新食品应市。

记者 林紫晴 摄影 陈极彰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