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12%青年有兴趣到大湾区全职工作 长远冀回流香港

2021-11-30 15:00

MWYO发表研究结果。
MWYO发表研究结果。

政府今年1月拨出逾3亿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画」,设2000个名额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民间智库MWYO青年办公室(下称MWYO)今日发表研究结果,指约12%青年对大湾区全职工作有兴趣,当中近4成倾向透过香港企业派驻大湾区。研究人员分析指,青年大多视到大湾区工作为「跳板」或「短期体验」,建议设立职涯支援小组等,期望加强香港与内地城市的高流动人才循环。

去年《施政报告》公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画,于防疫抗疫基金拨款3亿7600万港元。企业须以不低于月薪1.8万元聘请毕业生,最迟今年8月入职。为鼓励参与并弥补额外开支,特区政府会按企业聘用的每名毕业生,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万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为配合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00个名额中有700个为创科特设职位。

MWYO在今年5月下旬至7月初,电话访问共1002名18岁至34岁的香港青年,并拣选8名作为焦点小组。结果显示,有约12%青年对大湾区全职工作有兴趣,82%人没有兴趣;分别有逾7成人认为大湾区就业及有关如税务、房屋等生活资讯不足;47%觉得在香港找到一份大湾区内地城市全职工作不容易 ,44%则觉得容易,反映部分本地毕业生自觉较内地毕业生有竞争优势。

调查发现,收入较高群组如企业中高层较愿意到大湾区就业,因为他们有丰富经验,认为大湾区能吸纳他们,或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另外,有内地工作经验者,不论是实习、兼职或全职,认为较容易适应,或已累积一定人脉,对到大湾区工作较有兴趣。对大湾区工作有兴趣的青年,有41%倾向经香港企业派驻大湾区,只有不足2成人希望直接受雇于内地企业,研究员陈朗轩指他们视大湾区为跳板,长远希望可回流香港。

拥有专上学位或以上的受访者中,一半认为自己就读的学科在两地前景差不多;38%人认为香港较好,10%人则觉得大湾区较好。就读医疗护理相关科目的毕业生,85%人认为香港前景较好;32%就读资讯科技、工程相关科目者认为大湾区较好。

而青年没有兴趣往大湾区全职工作的主因为:个人或家庭原因(如语文能力、照顾家人),其次为内地欠资讯自由、生活质素差、大湾区难以找到合适工作。不过,对在大湾区全职工作没有兴趣的青年中,有近13%人对就业计划有兴趣,陈朗轩认为是因为薪金补贴填补了两地工资差距的问题。


MWYO建议,仿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网站透过即时网络辅导对话和常见问题小锦囊;设计程式方便进行就业配对、计算个人所得税停日数计等。另外,可与省市政府商讨放宽申请人才住房条件和配额,并让青年从薪俸税扣减租金;亦可与相关团体及企业商讨,让其家属以附属卡形式享用「大湾区青年卡」的便利措施和服务。

高级研究员黎卓然续称,香港青年普遍对内地观感负面,抗拒认识内地情况,提议增加实习和交流计划;给予每年上限3000元的交通及住宿资助,或以优惠价购买高铁门票,鼓励他们游览大湾区;及推出工作假期计画,提供与内地创业青年交流的机会。

现时参加者须持有香港或香港以外的大学/大专院校在2019年至2021年颁发的学士或以上学位。黎卓然引述计画有逾2万人申请,部分人因不符合资格而无法参加,故认为可放宽申请资格及工种。他又提出,宜开展计画后续工作,与雇主商讨续聘安排;为年纪较轻及工作经验较少的回流青年成立职涯支援小组,促进与本地雇主的交流,并培养成为导师,指导准备前往或回流的青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