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香成:讲好中国故事任重道远

2021-11-10 05:30

刘香成现居上海,继续用相片沟通中西方。
刘香成现居上海,继续用相片沟通中西方。

  (星岛日报报道)「事实同我们理解的经常是不对称的。」国际知名华裔纪实摄影师、普立兹奖得主刘香成在上海接受本报视频专访,认为多年来中西方在彼此认知上存在巨大差距,产生了一连串错判,一直影响到今日的中美关系及香港问题。他指出,中方的「硬」外宣令西方吃不消,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亦令中方大呼「好寃」。改革开放逾四十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仍任重道远。

  「我不断地向西方介绍中国,也向中国解释西方。」刘香成的口述自传《世界不是这样的》近日在香港出版。先后在内地、香港及美国接受教育,他认为,正是接受了三分一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三分一英国殖民地教育、三分一美国教育,令他能够跳脱某种民族情绪,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从文革后代表美国《时代》杂志和美联社驻华开始,身兼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刘香成,为新闻界提供了难得的中西方双重视角。早年作为摄影记者,他通过照片把中西价值观的差异「翻译」出来,把一方的想法用另一方听得懂的方式传达过去。后来担任美国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的高管,继续做着企业及不同政府间的沟通工作。

  他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仍不擅于表达自己,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则仍未习惯中国的崛起。近年中美关系恶化,双方甚至走到互相制裁、对传媒机构发出禁令的地步,沟通渠道更不顺畅。

  「美国其实大部分人不认识中国,只说你是共产党。他们不知道从古到今,中国人是如何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一个中央命令如何传到地方,这个认知差距是惊人的。」刘香成说,西方人亦不知道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那就无法理解为甚么今天的中国人会急于表达自己的个性、财富和骄傲,不明白今天中国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基于这些偏见,近年西方媒体出现一些不重视事实的报道及评论。

  中方希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但能力亦有待改善。刘香成说,美国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荷里活电影、胡士托音乐会等较「软」的层面,还包括你来买我的东西如苹果手机,入读美国的大学,这是美国民众的世界观,也是其政治社会文化的根基。不过派到美国的中国记者整天只跑智库、采访中国问题专家,很少真正了解美国民间的想法,这样讲中国故事,对方听不入耳。

  「中国意识形态的表达相对比较硬,讲大道理,同传统儒家那套没有甚么分别,就是由精英从上而下去教你如何做人。」刘香成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许多人就抱怨,你们赚中国人的钱,还整天破骂我们」,民族情绪高涨下,就有了西方所谓的「战狼外交」。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不重视「细节」解释,「认为罗罗嗦嗦就代表我们不自信,处于较弱的地位,但你以为众所周知,其实西方人偏偏不知。」

  刘香成说,中西之间的互动是相辅相成,要中国短期内调整原有讲故事方式,并不容易,这涉及到领导层的考量及国际政治形势,但过去数十年的许多事情证明,不可低估中国勇于变革的决心和能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