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食胡要靠天时地利

2021-10-18 12:00

本地运动员开发自身商业价值,对发展体育未尝不是一椿好事。
本地运动员开发自身商业价值,对发展体育未尝不是一椿好事。

最近这几天,东京奥运剑神张家朗的公开活动一浪接一浪,不同界别的商业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仿佛复制了之前的一波Mirror热潮。

难得的是运动员在奥运过后频频出席商业活动搵真银,并没有因为曝光太过频繁招致反感,反而看到不少言论理解运动员应该趁一生不知有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为自己生活争取更多保障。也有人重提应该发展商业化的体育产业,让运动员不需要依靠政府也能自给自足,才会真正推动整个社会的体育发展。

香港体育界虽然历年来成绩不断进步,但无论在运动员或者公众的潜意识里,始终认为发展体育应该是政府的责任,这一点可以说是保障,也是推动体育变成产业的一种阻碍。就如应该是最有机会变成产业的职业足球,发展多年至今仍是由足总管理,网球、羽毛球和单车等项目,亦没法发展出像其他国家以职业队培养国家队的模式,对政府而言是要承担不少的培训支出,对运动员则是无法开发其商业价值,实在可惜。

一个运动项目要建立商业化模式也不是如此简单,以前笔者曾经跟一手发掘神奇小子曹星如(Rex)的拳击推广人刘志远闲谈,他就提及早于○六年就有意开发职业拳击市场,但直到澳门开放赌牌,吸引各大赌场进驻,引入了拉斯维加斯赌场盛大的拳击赛事,才于一三年真正遇上建立职业拳赛环境的契机。Rex能够在职业拳坛打响知名度,吸引各大赞助商青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今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所困,发展环境与过往相比已是天差地别,要再为本地职业拳击开疆拓土,也需要耐心静待时机。

既然时机可遇不可求,现在正乘浪登上顶峰的奥运战将,是否也可以研究一下如何将这个模式持续发展,探索在公家支持之外,另一条道路的发展可能?中国网坛神级人物李娜正是从国家体制向商业转型的好例子,又是否能够为本地运动员带来一点启示?何子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