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励超献策拓新房屋 为社企重出江湖

2021-10-11 03:47

刘励超为新房屋构思出谋献策。朱永伦摄
刘励超为新房屋构思出谋献策。朱永伦摄

要了解香港严峻的土地问题,升斗市民即使不读时评分析,只看着连年飙升的楼价,也有深刻体会。07年退休的刘励超,顶着前地政总署署长及前规划地政局副局长的头衔,是香港土地房屋政策的活字典,眼见房屋问题愈陷愈深,他最近走出笔耕时评的安舒区,加入本港地产商成立的社企,为新房屋构思出谋献策。今日,人人也批评政府拨地建屋程序冗长,费时失事,刘励超为官多年,见证程序由简入繁,坦言要加快发展土地,不止政府要修例,公众也要踏出一步,容许精简谘询程序。 

刘励超07年退休后,一直与商界绝缘,只担任市区重建局委员、香港乡郊基金顾问等公职,并在报章撰写专栏多年。不过,早前新世界发展宣布成立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他的名字意外出现,担任社企的谘询委员会成员。有朋友形容71岁的刘励超重出江湖,说话不徐不疾的他,澄清自己不入商界的初心不变,「这个是社企,我在加入之前有问清楚,令我有信心它只是一家社企。」

发展北部都会区 变相重新研究

在退休前,刘励超任职地政总署署长5年,过去亦有4年在规划地政局工作,他坦言在政务官体系中,鲜有人像他般长时间从事土地部门,估计是被相中的原因。他亦知悉社企已参考外国做法,有初步的新房屋构思,惟需时解决财政开支、法律及政策等问题,他相信可就此提供意见,「发展商有建屋的专业知识,我希望由他们牵头的社企,可以在建屋上事半功倍。」

随着楼价急升,房屋问题多年来都是施政重点,特首林郑月娥上星期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及发展北部都会区。刘励超听罢,第一个反应是慨叹未来的土地供应,又要重新返回研究桌上。他解释,过去政府讲求寸土必争,于是在新界东拼西凑,研究过不少零散土地的建屋规划,但新的北部都会区,即使是绿化地、湿地也一并研究,变相要重新审视过去的研究成果,「例如古洞北新发展区周边的土地,如果要发展,规模会变多大?交通上,过去四綫行车的马路,是否要改成六綫?还有排污等的基建,就算不是重新规划,也要做很多修改,而每次研究就会牵涉很多部门,大家要协商就需要时间。」

他估计,要实现北部都会区的蓝图需时二三十年,未来5年的房屋需要,暂时只见过渡性房屋一招纾缓,「但过渡房只有基层受惠,想买私人楼的港人,他们的需要怎样处理呢?」

新发展区讨论多实行少

为了解决住屋问题,历届政府提出过不少方法,由发展新界丁屋、郊野公园边陲土地、明日大屿,到今日北部都会区,刘励超坦言:「给市民的感觉是新发展区讲得多听得多,做就无咁多,见得到的都无咁多。」其中研究发展多层式丁屋时,刘励超仍身处官场,并忆述当时研究得出建议可行,也获乡议区首肯拨地试行,但在他退休后,计画就不了了之。眼看土地不足问题,由他退休前已获关注,但直至今日仍未见改善,他只能以无奈一词,刻画此刻的心境。

为加快土地开发,港府拟修订五条法例,不过,刘励超知悉,政府工程向立法会申请研究拨款前,须经过多重关卡,有必要精简。他更见证公众谘询程序及环境评估,由昔日被指马虎及宽松,到今日犹如钟摆走向另一极端,变成冗长费时,却必须经历的公式程序,「你可以翻查一下立法会最近处理的拨款文件,很多在2018年或之前,已经进行谘询,中间经历最少3年才走到申请拨款兴建这一步。」

冀立会回归理性 精简谘询程序

刘励超又以环评为例,目前大型工程的环评耗时超过一年,原因是港府曾被批评,只做数个月的环评不能看到四季的变化,「我不是怪责环团,他们有必要确保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不可以单方面批评政府官僚,公众可不可以接受因为房屋是逼切问题,考虑缩短谘询及环评的时间?」

说到改革,02年刘励超空降地政总署,其下属议论纷纷,更指他要整顿部门。他笑言当时政府未有明确指派他执行任何改革,惟当年霸占官地、非法倾倒泥头等土地行政问题受社会关注,纵然问题琐碎,但处理市民投诉的方式未尽如意,令部门不时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当时地政总署内全部都是专业人士,派一个政务官过去,政治感敏度会高一点,去立法会解画时,说话也圆滑一点。」

当年,刘励超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报纸,看看有没有部门相关新闻,如有,就要想办法在立法会解释,并要坚持骂不还口,让议员及公众明白部门的难处。然而,过去数年立法会与政府剑拔弩张,官员与议员的关系,已不像刘励超当年般「有倾有讲」,他期望日后立法会回归理性后,有助解决房屋短缺问题。

记者 郭增龙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