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美关系未「解决」
2021-10-08 04:30
(星岛日报报道)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向本报表示,在上月两国元首通话的基础上,中美高层再次当面对话,进一步强调了管控分歧和争议,同时稳定潜在的冲突点,使得中美关系不能继续变坏,「二人(杨洁篪与沙利文)的对话,展示了中美关系有可能给世界带来积极的一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接受中通社采访时指出,此次会谈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方谈话气氛比较友好,没有紧张的唇枪舌剑和尖锐对立。
朱锋认为,中美关系已进入一个新常态,世界疫情和能源危机之下,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合作对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的意义和作用不可替代。面对中美关系当前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双方都要去探讨和寻找关系磨合的新形式和架构,以防激化冲突。
但朱锋强调,中美关系并未「解冻」,外界不要过度解读是次对话,「拜登的中国政策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变,中美关系从新开始回到合作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性。」他解释,就在杨洁篪与沙利文会晤的当天,拜登政府通过行政指令,终止美企对中广核的技术出口授权,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战不会有任何改变。
至于拜登政府近期为何表现出柔和的姿态,他认为,这是美国国内政策的需要,当前拜登在国内和外交两边破绽百出,问题很多,且明年就要美国中期选举,在战术上也要把中美关系「稳一稳」,避免外交政策受到国内更多的指责和批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凤凰网采访指出,拜登政府经过阿拉斯加和天津两次会谈,意识到此前「自以为是」的政策行不通,此次会晤属于中美关系的微调。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是美国在战略层面对华基本认知和判断不会改变。
他预期,本次会晤将有两方面的进展。第一,双边关系下一阶段发展路线图即将出炉。第二,中美将在双方均关切的重要问题上展开,并取得一些成果,比如中国关切的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美国关切的购买国债问题、伊核问题等。
北京《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撰文说,杨洁篪与沙利文的会谈有成果,但对照双方新闻稿,仍可看出严重分歧。杨洁篪强调中国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但美方的新闻稿仍两次谈论「竞争」。胡锡进认为,在美国反华舆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不能对拜登政府「改弦更张」抱有幻想。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