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兵咸降零售预测 料港今年仅升一成

2021-09-17 05:30

罗兵咸预测今年本港零售总额增长10%,较年初估计升15%有所下降。
罗兵咸预测今年本港零售总额增长10%,较年初估计升15%有所下降。

  (星岛日报报道)疫情重创零售业,会计师行罗兵咸永道调低2021年本港零售总额的预测,预计将按年增长10%,至3600亿元,较年初预计增长15%为低。该行消费市场行业亚太区、中国内地及香港主管合夥人郑焕然表示,相信本港今年通关无望,而「来港易」等计画对零售业的影响有限,相信并未能受惠下月的「十一黄金周」长假期。

  郑焕然指出,本港仍未恢复通关,本地零售消费仍然需要依赖本地人,须待本港全面通关、内地及海外旅客均可访港后,零售业才能全面复苏。该行预期今年香港零售总额将增长10%,至3600亿元,较今年初估计全年上升15%至3760亿元的数字有所下降。他指,目前香港与中国内地在第四季度重开关口的可能性不大。本港零售及消费市场在本年度依然严重依赖本地消费者。

  他指,自4月以来,香港的疫情相对稳定,但最近Delta和Mu变种病毒在香港以外地区肆虐,本港对游客实施严格的旅行限制,对于重新开放关口暂时仍未有确切时间表。不过,随著香港市民的疫苗接种率提高、社交隔离措施放宽、消费券计画以及「回港易」和「来港易」豁免检疫计画推出等,本港有望从新冠疫情中温和复苏。

  政府8月发放第一期电子消费券,郑焕然称,预计350亿元消费券中约50%,即175亿元,将为2021全年零售销售总额作出贡献,因部分市民会利用消费券作购买日用品,以及交通费等开支。

  本港刚于周三启动「来港易」免检疫计画,重新开放与内地的部分边界。郑焕然称,「来港易」计画的每日名额仅有2000人,相信对零售业的影响不大,但认为可以先作为试点,「试下水温」,惟对零售业的影响相信未能与以往的黄金周相比。此外,香港旅游发展局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复苏框架,包括「旅游就在香港」平台和「360香港时刻」。该行相信这些措施将有助提振香港零售业,又认为随著本地和全球疫苗接种率逐渐上升,预计今年将恢复部分跨境旅游。

  同时,随著消费者情绪和商业信心逐步改善,商业租赁市场在本年第一季度亦出现复苏迹象。最近几个月,核心商业区的一些空置或弃租空间已慢慢恢复营业,尤其是餐饮、杂货和运动休闲品牌。

  另外今年首7个月本港的零售业总销售额上升7.6%,当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等奢侈品类别的升幅最高,达32.7%,该行指是由于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行为及购买奢侈品牌商品作为对抗通胀和财富保值的工具,预料奢侈品类别全年升幅将达到37.9%。其次以服装和鞋类及电子产品增长最快,分别为24.8%及18.8%。亦有部分商品销售额下跌,药物及化妆品下降2.1%,超级市场货品更下跌11.1%。该行解释,因去年疫情爆发时超市出现抢购情况,导致去年基数较高,故今年销售额有所下降。

  会计师行罗兵咸永道认为,大多数消费者只视电子消费券为一种单独的支付方式,而不是增加对奢侈品等高价值商品支出的激励,消费券计画只会局部促进额外零售支出。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估计,在350亿元的消费券中,只有两至三成用于非必要的额外消费,「消费券只能为零售带来短期帮助,但有总好过没有。」

  他预计,发放第一批消费券时,部分市民可能已购买非必要但耐用性高的商品,如增添家俬,认为第二批消费券可能更多用于日常开支,而非额外消费,相信届时零售业的受惠程度会较第一批时低。

  根据旅游发展局数据,首7个月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平均约为4366人,较疫情前2019年首7个月的平均人数大幅下降约99%。庄太量认为,来港易只有每日2000名限额,与疫情前每月数百万名内地访港人数相差甚远,对本港零售业贡献有限。他相信重新开关后,将有大量内地访客到港探亲、团聚等,估计通关后首数个月的访港人数会超过疫情前的水平,料可带动香港经济增长七至八成。

  庄太量又认为,「健康码」是中港通关的因素之一。内地已普遍实施「健康码」,若香港未有推行而与内地通关,会加大内地追踪感染者的难度,相信内地政府会待香港实施「健康码」后才愿意重新开关。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