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冀放宽生科股上市 港交所:不为改而改

2021-09-01 05:30

鲍海洁表示,未有收入生科股于年初至今,在港交所集资额已逾200亿元。
鲍海洁表示,未有收入生科股于年初至今,在港交所集资额已逾200亿元。

  (星岛日报报道)港交所(388)自2018年实行上市改革,向未有盈利生科新股集资开绿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及市场拓展联席主管鲍海洁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已有38家未有收入生科公司透过18A章在交易所挂牌,累计集资逾970亿元。有市场声音要求放宽相关股份上市要求,她明言微调可以,但没有必要为改变而改变。她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这类股票时需要不一样的投资逻辑,「去除B字仅是众多考虑指标之一,投资者不用当成是关键的里程碑。」

  近期监管风暴席卷多个新兴领域,从科网、手游蔓延至生科板块,或将影响港交所作为全球生科新股集资中心的地位。鲍海洁认为,从任何一个市场看,上市企业受到行业监管是正常且自然的事情。监管政策及要求清晰化,毋须自行揣测解读,对投资者及市场而言利大于弊。另外,投资者应更关注商业模式本身,即生科股作为科技商业化应用带来的价值。

  在上市规则监管上,港交所年内曾调整新股主板上市门槛,而适用于未有盈利的生科新股的18A章运行至今3年,曾有市场声音期盼交易所能考虑重新检视、放宽上市要求。鲍海洁回应称,过去数年,交易所上市科持续与市场保持沟通,多次发出指引信(guidance letter),令市场较好地了解上市规则、上市审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她续指,现时未有收入生科股在集资、再融资及不同赛道上均取得不错的成绩,证明上市规则行之有效,「事情在正确的轨道上,作出适当的微调是会考虑的角度,但没有必要为了改变而改变。」市场上的声音很多,包括参与方、发行人、投资人等,应该辩证全面地看待,不能就单一某个角度就代表市场。目前近60家已递表的医疗健康公司中,有27家为未有收入的生科公司,占比达45%。

  纵观现挂牌的38只未有盈利的生科股,当中仅有2018年挂牌的百济神州(6160)、信达生物(1810)及君实生物(1877),以及2019年挂牌的复宏汉霖(2696),用1至2年时间摘去「B」字标记。鲍海洁指出,从药物研发至后期的临牀测试及审批,需要的周期非常长,已经成功去除「B」字的股份,实际上是已存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药企,在行业内已算是比较好的成绩。

  她进一步指,有别于传统股份,投资逻辑关注现金流、盈利等指标,投资人在选择未有收入的生科股时更需专业知识、对行业的理解,以及不一样的投资逻辑。因此,「去除B字仅是众多考虑指标之一,投资者不用当成是关键的里程碑。」

  港交所目前为亚洲最大生科新股集资中心,致力于在未来5至10年内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科新股集资市场。事实上,美国是其最大的竞争者,过去5年间,年均约有45家生科新股上市,募资总额为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左右。鲍海洁表示,港交所去年全年未有收入生科股总集资额近400亿元,已与美国市场相若;年初至今,集资额亦已逾200亿元。

  她补充,在疫情之下投资者医疗健康意识提升、国家政策层面支持、宽松的资金环境等因素支持下,料短期将带来蓬勃的增长机会。另外,所有医疗创新都离不开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目前38家已挂牌的未有盈利生科股的再融资额达600亿元;研发开支的平均增速在去年底达64%。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