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汶羽倡考虑消费物价指数数据 以方程式调整最低工资
2021-05-24 00:01
最低工资实施10年,今年首次因最低工资委员会未能达成共识,最低工资冻结在37.5元。最低工资的调整一直由劳资双方在委员会「倾出来」,并递交报告予行会作最终决定。本身为观塘区议员的民建联人力事务副发言人颜汶羽建议改变做法,倡议应以方程式调整最低工资,而方程式应加入消费物价指数等作调整。他指由于相关数据已经存在,变得可预视,社会可计算金额,对商界来说可减少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
计及今年,最低工资「两年一检」已先后完成5次检讨,前四次都有调整,增幅徘徊在6%至8%的水平。不过,去年低资会并未就第五次调整达成共识,一方坚持要上调,另一方则认为经济不景,更应下调最低工资。最终大多数委员的共识是未能支持调升最低工资并建议冻结,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亦通过冻结的做法。
颜汶羽预期,当失业率上升,劳资双方争议会不断变多,建议改变最低工资的调整方法,变成方程式,程式就加入消费物价指数等函数调整,并参考工资中位数水平以确保最低工资水平,跟随劳动力作调整,以「一年一检」,并允「可加可减」。他认为好处在于免除劳资协商,不用双方争执。
此外,颜汶羽又认为可降低不确定性,数据已经存在,变得可预视,就像港铁票价调整机制方程式,社会可用方程式计算金额,对商界来说可减少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不是要制造一个方程式(最低工资)一定要上升,我要强调方程式可以减,当经济转差,最低工资可以跌,这才是保就业。」他称,面对经济逆境时,市民不能以减人工来找到工作,都是不理想的状况,「建议方程式与消费物价指数挂勾,当社会出现通缩,最低工资都应下调。」
另外,港人普遍工时长,社会在10年前讨论过设定标准工时,即使数年前标准工时委员会已向政府提交报告,社会仍就多个细节上没有共识,包括最高工时,议题进度裹足不前。日前世衞生与国际劳工组织(ILO)发表研究报告,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或以上的人患中风的风险估计增加35%,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7%。
颜汶羽就主张应先制定最高工时,再划出标准工时,他不讳言要从职安健角度出发,因划好最高工时后,较易写出标准工时。他倾向以划一的最高工时时数,不细分不同行业,暂倡每周48至50小时作上限,但65岁过后,时间需要有所调整。颜透露,早前就不同议题写出劳工政策倡议书,未来会与不同劳工组织和机构会面,了解各方看法,之后会将建议书提交政府。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