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工程师倡排气管加长可免「扰流效应」

2020-12-16 07:30

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柏梁倡排气管加长可免「扰流效应」。资料图片
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柏梁倡排气管加长可免「扰流效应」。资料图片

黄大仙东头邨贵东楼的顶层单位,因应「扰流效应」致住户出现感染。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柏梁分析,现时的公营房屋,排气管口的高度仅约一米,致排出的气体落入扰流区,空气受到其扰流及负气压牵引往下散落流动。因应相关情况,他称,只要排气管口高于扰流区,排出的污染物则会消散于大气当中,不至影响周遭环境,因此建议政府当局兴建新的单位时,可以排气管的高度拉长至2.5米,则属较为安全的做法;同时当局亦可将排气管的出口位移至天台的中央位置,则可避免排出的空气流至楼下单位。

源柏梁称,若将排气管的出口位,移至天台的中央位置,即使楼下单位有住户感染病毒,再经排气管飘移至出口位,有关病毒只会停留在天台位置,再经层流区于大气中消散,不会扰流至楼下单位。他指,平日不会有太多居民前往公营房屋的天台,因此空气在此排放,远比扰流至楼下,可产生的风险更低。

源柏梁又称,因应肺炎在公营房屋传播,排气管的出口位被视为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当局日后建屋时,需要检视现时发生的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方法避免同类事件发生,包括该会提供的建议等。至于现有的公营房屋,他认为,需按实制情况个别考虑,例如有多少座大厦曾出现感染个案等。

就「扰流效应」形成过程,源柏梁称,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空气便会因建筑物阻挡,气流便会在向上偏转,产生正压区,空气便会绕过建筑物顶部,在风撞击到大厦顶部边沿时,气流会分离,并在大厦天面及背风面等形式扰流区。他形容,气流分离就如飞机翼的翼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原理便会产生负气压,若有排气管出口受到扰流及其负气压影响及牵引,所排出污染物便不能往上流到层流地区,相反会影响周遭环境。

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何钜业在视察部份疫厦后指出,不少单位的外墙喉管的接驳混乱,有些单位在装修后并无合规格的「U型喉」隔气装置,或因气喉接驳过长而失去效用,东头邨甚至有居民将原本厨房对出的露台围封变成室内,导致厨房跟厕所位置太近,抽气或浴室宝很有可能反抽室外空气入屋,从而传播病毒。

记者 杜展铭

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柏梁及其团队,透过电脑模拟分析。红色位置为上风区,空气流向蓝色位置的负气压区,形成下风区,出现扰流的情况。
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柏梁及其团队,透过电脑模拟分析。红色位置为上风区,空气流向蓝色位置的负气压区,形成下风区,出现扰流的情况。

污验物排出后,因应红色位置为扰流区,污验物无法被风带走,并在此积聚。
污验物排出后,因应红色位置为扰流区,污验物无法被风带走,并在此积聚。

污验物经厕所排出,并随风飘往楼上的厨房位置,并由厨房流入室内。
污验物经厕所排出,并随风飘往楼上的厨房位置,并由厨房流入室内。
源柏梁。资料图片
源柏梁。资料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