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从「方方武汉日记」到「入关学」

2020-05-02 09:15

湖北武汉作家方方,在武汉疫情一月底爆发初期,每天以日记方式在内地新浪微博上撰写文章,记录武汉封城之后的故事。
湖北武汉作家方方,在武汉疫情一月底爆发初期,每天以日记方式在内地新浪微博上撰写文章,记录武汉封城之后的故事。

如果没有留意中国的事情,光看这个标题,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从去年香港反修例事件到一场疫症,中国民间思想有重大转变,值得关注。

第一、「方方武汉日记」从天堂跌入地狱。湖北武汉作家方方,在武汉疫情一月底爆发初期,每天以日记方式在内地新浪微博上撰写文章,记录武汉封城之后的故事。日记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一共六十篇,由于内容对封城较有批判性,惹来颇多评论,也成功吸睛。初期部份人虽然不认同文章的内容,但依然认为中国应该有表达意见的空间。不过,随著「方方日记」瞬即以Wuhan Diary译成外文在美国及德国出版,还被宣传为「对一个威权主义国家中监禁生活的独特审视」,内地民间的舆论方向骤然转变,大众不再热衷方方的文章,甚至怀疑她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去批评中国。方方想出了一个词来形容:「极左」。她认为日记是个人表达,人们反对她的日记就是反对她的表达自由。方方对她的批评者扣了这顶帽子,令她的日记在内地更不受欢迎。

批评方方的人开始掘出更深的问题,方方这种身份地位的人,内地视为「公知」(公共知识份子),泛指内地亲西方民主体制的中产。批评者指「公知」都使用「公知体」的文体结构去写作,使用的是「定体问」,他们有一些常用语:「面对这个问题,我深深思考,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公知」每遇到问题,甚至在未搞清事实的真相之前,已归咎于内地的社会主义体制,归咎于国家的专制,归咎于人民的素质。

后来「方方日记」更成了美国政客向中国索偿的证据,其在内地不受欢迎的结局已经命定。在中美发生摩擦的背景下,「公知」的拥美本质,受到了时代的无情辗压。

第二、出现「入关学」。「入关学」这是内地知乎用户「山高县」创作的名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作出批评,认为中国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中国传统的回应是一种官式爱国主义,后来演化成《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那种理性化爱国主义,后者比较开明,是以说理的方式,阐述爱国观点。内地年轻一代,愈来愈多「小粉红」网民。

不过讲出「入关学」的理念,又可说踏进一个新时代。「入关学」解释目前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的处境,类似明末的建州,被认为是蛮夷,做甚么事情都是错的。蛮夷即使汉化了,也不会被认同,所以舆论一直处于弱势。要改变这个状况,就一定要入关。在经济上包括产能输出,全面出海。最重要是中国真正强大,而不是争取西方的核心世界的接受。入关前不要抱著读西方的圣贤书去胡思乱想,入关后就要有正统儒学大师也为我所用的心态。

当中国强大了,铁骑一路南下,就会发现朝鲜、暹罗、日本、欧洲都会臣服,舆论大师《CNN》《BBC》也拱手来降。「入关学」是一种跳跃,也可以说是中国年轻一代自主意识的抬头。相对于方方这种「公知」,她过去是湖北作协主席,在年轻人的眼中,她吃尽了体制的好处,但思想上投向西方,样样以中国为卑下,已经不符合潮流。

在这场疫症当中,西方自暴其短,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方面叫民众注射消毒药水去抗疫,另一方面鼓动全世界因疫情向中国索偿。西方政客的无知和无理,令他们从神坛急堕。中国公知们还去拥抱西方政权,在内地年轻人眼中,不止离地,而且可鄙。

内地民情随著时代而变,而香港的反对党派,其实和内地的公知一样,三十年不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内地年轻一代,会看着《河殇》落泪,今天的年轻人,还会去看《河殇》吗?(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