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亿基金助研减碳 绿色科企求才若渴

2020-03-05 07:31

政府将推出二亿元「低碳绿色科研基金」,绿色运输是优先研究主题之一。
政府将推出二亿元「低碳绿色科研基金」,绿色运输是优先研究主题之一。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宣布将拨款二亿元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优先研究减碳节能、绿色运输、废物管理等主题。从事减废研究多年的学者指,基金资助无疑有助扩大研发规模及空间,让本地学者走出实验室将科研应用,惟近年内地绿色科技产业冒起,吸走大量研究专才,本地绿色科研界更加求才若渴。本港不少绿色科企虽已将科研商品化,却难觅投资者及企业采用,申请政府配对基金时亦难以预支经费,拖慢科研进度,业界盼新基金除了带来资金,政府亦可带头使用本地绿色科研技术。 记者 林紫晴

为推动绿色科研及深度减碳,政府将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资助上游及下游的绿色科研项目。根据环境保护署资料,基金将优先研究减碳节能、绿色运输、减废回收、空气及水质素,首批资助对象为指定本地公营科研机构及研发中心,包括本地大学,资助上限最高达三千万元。

仅少数人着重应用科研

绿色科研与环保息息相关,在高等教育界并非新鲜事,学者们均有进行海洋环保、再生能源工程、厨馀回收、节能等研究项目。研究厨馀处理多年的浸大理学院生物系主任黄焕忠指,绿色科研范围广泛,本地大学都有人做环保相关的上游研究,惟只有少数人着重应用科研。他目前正分阶段进行减废研究,上游研究主以沼气等生物处理方法分解厨馀物,下游研究则为改善沼渣有机肥料的微生物技术。

长远减碳策略支援小组去年展开谘询,获公众建议通过科研加速低碳转型。
长远减碳策略支援小组去年展开谘询,获公众建议通过科研加速低碳转型。

近年社会对环保愈趋关注,黄焕忠称,本港环保研究发展空间随之增加,但与科研应用仍有大段距离,「在香港要做到小规模的中试试验,非常困难。即使有人投资,都无地方去试。」反观内地,黄焕忠指,当地科学家能以低成本试行绿色科研技术,之后再于技术基础上作改良,「香港现时只是引入外国技术,而非自行研发应用,厨馀厂便是一例。」

早在新基金成立前,政府自一三年已推出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非牟利机构推行绿色项目。黄焕忠表示,两项基金的研究范围有不少重叠之处,新基金虽更着重低碳绿色科技,但未有明确说明以绿色科研所达致减碳的目标。他续指,新基金拨款无疑有助扩大研发规模及空间,让本地学者有机会走出实验室,租用小型厂房应用技术及作试验,但过去五年科研界即使获得资金,仍须面对科研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内地绿色科技产业抢走不少高新科技人才,加上有商业资金支持,有足够土地空间作研发。以香港现有条件,根本吸引不到内地研究员。」

工业化欠配套 人才流失

正研究已降解能源废料的城大能源及环境学院助理教授林镇浩认同,本港欠缺科研工业化配套,不少有经验的人才流失,新血亦担心在港搞科研无就业机会或出路而却步,导致科研人才短缺,绿色科研的情况更甚。即使科研成功商品化,他坦言,初期环保科研成果未必符合成本效益,市场难以消化定价较高的环保产品。

翻查政府统计处数据,一七年本港环保产业的就业人数达四万四千多人,占本地总就业人数百分之一点二,当中不乏绿色科研的从业员。环保署回覆指,暂无统计正在或有意进行低碳绿色科研的私营机构的具体数据,指定本地公营科研机构及研发中心以外,政府也积极考虑扩大至本地私营机构。

主打轻装包装技术的Airypack四年前进驻科学园,其商业发展总监谢汉忠表示,该公司的环保技术采用易分解的物料,减轻传统包装物料的重量,除了减轻堆填区的负担,亦能减低运输成本,从而减碳。谢汉忠却指,将旧技术创新的意念,难以说服本港投资者,「试过有经营厂商的投资者直言,对环保生产理念无兴趣。就算我们找到企业采用,最终因成本贵过原本物料,而被采购部拒绝。」

AiryPack轻装包装技术可应用于礼物盒包装、笔记本等,既减重又易于分解,有助减碳。 受访者提供
AiryPack轻装包装技术可应用于礼物盒包装、笔记本等,既减重又易于分解,有助减碳。 受访者提供

前期开发成本高 难预支经费

十年前开始研发电动车充电系统的EV Power,其总经理邬键辉不讳言,在港推动环保欠缺诱因,加上绿色科研的前期设备及开发成本高,投资者宁愿投资于回报更快的金融科技、资讯科技等研发领域。

为支持风能路灯等风能产品的研发,绿色科企Robin Energy过往也曾考虑申请政府的配对基金,但因未能预支经费而却步。其共同创办人张先生称,要在科研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科企已须投入大量资金,若要预支另一笔金钱,实在是难上加难。邬键辉亦指,配对资金未获批前,科企往往须自费进行研发,惟相关前期研发经费无法索取,申请基金又要等半年至九个月才获批,拖慢进度。

配对式难受惠 倡政府带头用

预料今年底开始接受申请的新基金,其操作细节仍有待敲定,但业界忧虑,继续采配对形式,将难以受惠。张先生指,新加坡政府负责科研投资的开支及风险,让科企专于研发工作,其资助形式值得港府参考。邬键辉认同,进行研发风险高的项目时,科企难以独力承担风险,故需政府资助,但比起配对基金,他认为采用借贷形式更具弹性。

资金支援以外,张先生建议政府带头使用本地科企研发的产品,「既然政府资助本地口罩生产綫,都可以包销口罩,为何在绿色科研产业不能采用同一做法呢?」谢汉忠则认为,政府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时,亦应为企业引入具减碳效能的新产品或方案,而非只集中于省电、减少用水等环保范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