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情绪压力飙升 陈国龄忧社会难安

2020-01-20 09:02

持续七个月未止的社会动荡,让港人的情绪压力飙升,更为精神科医疗服务带来挑战。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副院长(常务)陈国龄眼见香港陷入等同身处战乱的情绪指数,她既担心旧症患者情况恶化,也忧虑前路未明导致新症增加,近期她因故忙着诊症、忙着研究社会情绪,又常于学界奔走,为前綫教师社工提供支援。今天的香港,人们难言平安,但亦正因如此,陈国龄更明白为小学家长加强精神健康教育的重要。背上担子不轻,惟她仍笑言,投入所长回应社会需要,是为医者最满足的事。 记者 李卓颖

近日港大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去年社会动荡期间,平均每五名受访者就有一人患上疑似抑郁症或怀疑创伤后压力症(PTSD),当中涉PTSD症状者的比率,更由占中后一年的百分之二点一增至去年的逾三成,跟经历大型灾难、武装冲突或恐袭地区的精神病患病率相若。这组数字亦跟香港精神科医学院本月初公布的数字呼应——医护、记者和物管人员等特别群组有近三成人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

与战区精神病患率相若

「三成是很高的比例,毕竟我们不是真的打仗,此刻整个社会很撕裂,以往香港甚少遇到这般巨大的情绪压力。」当前香港陷入一个前所未见的精神健康危机,陈国龄难免会忧虑这场牵动全港超过九成人情绪的社会动荡,将何时结束、以甚么形式完结,更不知结果若非大家所接受,届时又会否出现更大问题,为精神科医疗服务带来更大挑战。

陈国龄在公院担任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多年,每个患者在她心目中犹如「囝囝囡囡」,从前她的「囝囡」多数背负家庭、社交、读书压力,亦有的是专注力不足、自闭症等情况,惟于过去七个月,许多精神科医生都说患者病况变差了,她患有强逼症的「囡」是示威中的「哨兵」,近期其症状加重了,亦有中大生于去年十一月在宿舍目击校园硝烟四起,他虽未有参与其中,但延至本月不断作噩梦,日常变得不耐烦又易怒,可推断急性压力已演变成PTSD。

严重度超沙士、南丫海难

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陈国龄说,今天香港的情绪危机,严重程度远超○三年沙士、一二年南丫海难等灾难事件,「面对灾难时,人们的同理心和归属感都比较高,大家努力团结应对,如今的严重内部矛盾却会令人失去社交支援,加剧情绪压力。」去年七月香港精神科医学院推出「Care4ALL 香港精神——同舟共行计画」志愿诊症服务计画,她曾以为半年服务提供四次义诊服务足矣,岂料示威冲突延续至今仍未解决,故机构必须筹款延长服务。

社会动荡令本港精神健康相关服务的需求大增,外界更料各年龄组别的新症都会增加。陈国龄称,经济下滑将是未来令人忧虑的危机因素,「就算战乱烽火不断,人们通常都不会想死,反而过往的研究说明,失业是诱发情绪病,导致好些人自杀的原因。」她续指,旧有精神科重症患者,如精神分裂、躁郁个案对批判意见较为敏感,此刻的病况更见高危。

识别学生情绪问题遇困难

精神科医学院不时走入学界主讲「医教社同心协作计画」的讲座,陈国龄去年开学前跟辅导老师分享时,发现学界对开学后的辅导工作非常担忧,「若不给设置连侬墙、叫口号,怕开学有欺凌事件、有人『搞搞阵』,但黄蓝黑白的标签以外,学校如何制定规矩?会否还有理性讨论的空间?」她认为,教界可给予专家的法律意见,让学生知道违法的后果,并建议开放讨论各人对于暴力的接受程度,藉以令他们对社会议题有更深广的看法。

惟回归现实,陈国龄不讳言,教师、社工识别有情绪压力问题的学生遇困难,「问题比想像中不浮面,学生整晚没睡也不愿讲,只有对很信任的师长才肯开口。」面对前所未见的情绪困局,她只得继续加强前綫辅导人员的培训,盼从学校层面做好个案转介,同时又计画今年开始在六所小学推广家长精神健康教育先导计画,盼让家长知悉精神疾病的早期徵状。

家长意识增助减拒医问题

「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各有问题,若家长预备得好,压力自然没那么大。」陈国龄表示,计画内容将包括子女管教、朋辈问题,且因应近期社会情况,加入精神创伤相关资讯。以往医社教三方不时遇到有家长拒绝子女接受精神科服务,她相信家长意识提高,拒医的问题将可慢慢减少。

陈国龄主理精神科医学院的常务前,曾统筹教育事务,由专科培训内容、专科试程序、找考官,以及院士后训练或安排国际会议等事宜,通通跟她有关,原以为转任常务副院长会稍为轻省,惟近期碰上社会情绪危机,她忙诊症、忙会务,跟院内其他医生皆忙着出席精神健康讲座、工作坊或做研究,「我一直很喜欢跟『仔』聊天,也热爱参与精神病去污名化的活动,这段时间虽忙,但很开心能以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跟港人共同进退。」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