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两教授夺裘槎奖 研治肠病糖尿并发症

2019-12-19 11:14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马青云教授(右)和肠胃及肝脏科教授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左)。 中大图片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马青云教授(右)和肠胃及肝脏科教授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左)。 中大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马青云教授和肠胃及肝脏科教授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以表彰其卓越医学科研成就和栽培新一代年青医学科学家的贡献。

马青云教授为内分泌、糖尿及代谢科的专家,于2008年加入中大,近20年来一直专注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他的研究旨在增加大众对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理解,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方案,改善对糖尿病人的护理。他的研究团队曾运用香港糖尿病登记册等相关数据库进行大型队列研究,以鉴定与二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基因组和其他新的生物标记。马教授去年亦于医学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发表就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模式的相关发现,目前正就糖尿病肾病开展史上其中一个最大型的基因组研究,以改善华人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并寻找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在裘槎基金会的支持下,马教授期望利用现存的大型多组学、临床数据,以及队列研究进行独立验证,开发多基因风险评分工具,协助临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和治疗结果。他亦将开发运算法以分类糖尿病患者及筛选治疗方案。研究的首要目标是能够让糖尿病患者接受更精准的治疗,提升治理成效。

马教授曾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超过280篇论文,并获颁多个奖项,包括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授予「Albert Renold奖学金」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0%人口,患者承受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风险,令身体不同器官出现问题。

黄秀娟教授为肠胃科专家,同为享誉国际的科研学者,于2010年加入中大。她的研究集中在炎症性肠病,包括正在亚洲以至全球愈趋普遍的克隆氏症,此症影响患者终生的肠道功能,多发病于儿童至刚成年阶段。黄教授于2010年率先成立「亚太区克隆氏症与结肠炎流行病学研究小组(简称ACCESS)」,追踪亚太区超过15个国家数以千名炎症性肠病新症。其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是由患者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所驱动。

黄教授的研究团队最近证实,一种被视为带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变形杆菌」于克隆氏症患者间流行。她期望透过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病菌,开发可根治和预防克隆氏症的方法。在裘槎基金会的慷慨支持下,团队将利用现存的生物资料库,研究变形杆菌的特徵及如何成为病原体。研究项目将为克隆氏症患者开发新的预防途径或药物治疗方向,冀透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以助减轻病情。她于2017年建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以协助开发个人化的肠道微生物群疗法。

黄教授在克隆氏症的研究成果扬威国际,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超过200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刺针》(The Lancet)医学期刊等。

现时本港有5000至7000宗炎症性肠病个案,当中约有一半属克隆氏症。60-70%克隆氏症患者年龄介乎15至35岁,多数于20-30岁发病,有些年纪只有6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